台灣中部最重要的野生動物棲息地--丹大林區,驚傳成為野生動物的「動物墳場」,成了盜獵者的「常駐營地」。努力多年逐漸有成的復育工作,相對地引來更多的殺機,讓台灣成為野生動物亟欲逃出的「惡魔島」。
丹大林區不但是重要的野生動物棲息地,更是保育類野生動物--台灣水鹿最密集分佈的地區之一,是台灣極重要的自然資產。聽說,林務局打算將它從「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正式升級為「野生動物保護區」,以讓該區的野生動物能受到更嚴密的保護,但是,卻由於保護區將影響到當地原住民的權益,而遭遇到極大的阻力。現在,等不及保護區的設立,當地已經奏起野生動物的輓歌。
這起由電視台製作單位發現的,駭人聽聞的「恐怖屠殺」,並不是偶發事件。先前,巡山員即曾在不同處發現動物屍群,上月發生的森林大火現場,還發現了規模驚人、設備齊全的狩獵營地,在在顯示不法獵者已經成為山區的「常客」。不只是台灣中部一處而已,據說,北部的福山、中部的阿里山、南部的水里,都有盜獵者出沒的固定獵場。全台灣人民共有的自然資產,儼然已成為內行人的「後花園」,可供以經濟價值的野物,或提供畋獵追逐之樂。
相對於盜獵者的囂張,執法單位至今束手無策,只好頻頻呼籲社會大眾「拒吃野味、拒用以野生動物入藥的中藥材」,想藉由市場機制來讓盜獵之利益結構崩解。但是,這樣的呼籲早已經好幾年了,似乎仍無法有效遏止,敵不過誘人的經濟利益。如今,野生動物保育法、國家公園法修正草案,又將放寬原住民的狩獵行為,我們不禁感到相當憂心,以相關單位公權力之不彰、執法能力之不足,理應更加強法律機制、更嚴格管制狩獵行為才是,而不是又另開一扇方便之門,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犯罪者,又予之以可趁之機。最後,不只是山林裡的野生動物,在山岳迷途的山友難保不跟著遭殃了。
我們認為,在山林間追蹤野生動物,不必然一定是帶著槍桿,而是可以帶著望遠鏡,去欣賞生命之美,而非血腥的殺戮。原住民朋友不必然非要成為盜獵的共犯,因為最了解野生動物的就是他們,如果擅用他們對於山林的知識與技能,他們可以成為野生動物最佳的「保護者」,而不是野生動物的「終結者」。
野生動物保育法行之多年,卻無法阻止山林各處的槍響聲,這起丹大林區的「動物墳場」,只不過是冰山之一角罷了。我們無法想像,若野生動物保育法更加放寬狩獵限制,國家公園允許原住民帶著獵槍獸鋏進入台灣的後花園,這將帶給台灣山林多大的浩劫?原來可以在國家公園喘口氣的動物們,台灣哪裡有他們可以安心休憩之地呢?台灣,難道真的要成為野生動物紛紛逃離的「惡魔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