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北台灣的桃園水利大埤紛紛重新開放供人下竿,為垂釣福壽魚的季節正式拉開序幕
- - - - - -
除了福壽魚池外,魚池經營形態還有鯉魚池、烏鰡池、鯽魚池……甚至綜合池,讓繁忙的都會人,在緊張的工作壓力之餘,能有一個健康的休閒處所。而在南台灣(註:台南、高雄、屏東一帶),則以福壽魚池為大宗。
事實上,南台灣的氣候長年炎熱穩定,經常豔陽高照,環境非常適合福壽魚的成長,所以中南部地區養殖場數量很多,在天候、魚源的優勢條件下,職業養殖場(北部稱之為職業釣魚池)很多,其噱頭便是放養南部人俗稱「非洲仔」的福壽魚,其中不乏巨型大物;但一般而言,所放養魚體通常以三∼五斤為大宗,若然超過五斤,又稱之為「牛仔」,牛仔又有大小之分,五∼八斤者謂之「小牛」,八∼十斤者謂「中牛」,超逾十斤以上者則稱之為「大牛」。
筆者老家在屏東,家父為公職人員,長年工作在南部,唯一的休閒活動就是釣魚,自小耳濡目染之下,筆者也沈迷於釣魚;高屏地區各養殖場,大多曾經留下我們父子征戰的足跡,釣魚已成為筆者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每當工作壓力緊繃或心情鬱悶,筆者會選擇暫時放下一切,倘佯於青山綠水之間,專注在浮標的上下浮沉之間,讓心情得以紓解,思緒得以重整,重新調整自己,繼續面對未來的挑戰。從退伍後,因工作因素遠居台北,較少像以往隨家父作伴南征北討,但每逢連續假期,一定想辦法返鄉渡假,一則可探望雙親,二則可陪同家父一起前去「鬥牛」,除解思親之愁,亦可稍解手癢之苦,進而為生活上的回憶創造更多的驚奇。目前家父已經退休,釣魚更是他打發時間最為直接的方式,也因而認識了許多釣魚的朋友,經常三五好友在老家喝茶聊天、分析戰情、經驗交流。筆者有鑑於近年來釣魚人口越來越多,為了能讓同好共享南部鬥牛之樂,謹將個人多年來所聆聽、觀察及實戰心得加以彙整,提供讀友參考。
☉釣場概略:
印象及經驗中,南台灣的開放釣場,釣棚的深度平均都比北部地區的釣場深,以屏東地區為例,深度平均為七∼八呎。釣場面積大都有三∼四個籃球場面積,甚至更大,但以個人經驗,釣場面積以三∼四個籃球場面積者較佳,原因無他,如果面積太大者,除非魚量充足,否則魚不易誘集,咬況自然不穩定。
釣場四周圍大都以水泥構築,場地平整,值得一書的是其「硬體設施」和北台灣截然不同,池 邊通常也設計好插洋傘的固定腳架,池主並免費提供五百萬級的超大洋傘供你遮陽避雨,亦即不必四處找石頭為插洋傘而打樁矣。此外,撈網、魚網大部份的釣場也都有提供,也就是說,秤完魚獲,屁股拍拍即可走人矣,從此毋需擔心網具未乾造成車廂腥臭矣。嚴格說來,整體設施算是相當完備,所以在南部釣魚,自己需要攜帶的東西,大概剩下釣竿及冰箱(兼當椅子及固定竿座),裝備重量減輕不少,相對的機動性增加許多,在南台灣下竿享受的福利還真不少。
☉收費方式:
南部地區的釣場經營模式,一般開放時間為朝六晚六(註:從早上六點到下午六點),每節以四小時計,收費六百元,若消費時間不足,只能下竿三小時,則收費酌減為五百元,算起來是蠻人性化的。
如果一到釣場,裝備組裝妥當後馬上開單,老闆通常還會多讓三十分給您,南部人的熱情,由此不難領略。
再來,魚獲以每斤二十元回收,輸贏方式無上下設限,亦即俗稱之「透零」。不過大部份的業主為求釣客青睞,當釣友戰果不佳時,還會有些微變通,如魚獲量在四尾以下者,每尾以一百元回收,換句話說,您消費四小時,僅酌收一百元,捻指一算,比繳「池租」還要划算哩。
另外,有些釣場「贏」無設上限,但不幸摃龜時仍退可二百五∼三百元間,各魚池手腕不盡相同,但可確定的,是不若北台灣的經營常態,魚池老闆那種金錢至上、人情淡泊的感覺。以筆者的父親為例,老人家已經退休多年,因為年紀大、手腳渾沌、視力差(十呎外就看不到浮標的標目),所以特別關照對他半價優惠,所以即便打龜,還會依不成文的慣例退三百元,家父戲稱為領老人年金。南部人在生意之餘,其實還是蠻有人情味的。
除了消費金額上的變通外,更有「彩金魚」的促銷策略,方法是在少數魚的背鰭上繫上一段小彩帶,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獎金額度,從三百∼五百元不等,但有硬性規定,當魚獲入網袋後即資格取消,所以釣友往往在解魚之同時,必須幫魚兒來個全身檢查,期望能有瞬間翻身的驚豔發生。
也有些業者是採「單尾重量」方式來制定彩金,比如單尾超過幾斤幾兩,該尾魚獲便以三百元回收(註通常設定在五斤半以上)。當然,那個幾兩的訂定是隨機動調整的,原因無他,因為魚會長大,業主也知道其池中放養的傢伙份量為何,訂定此「合理的高標準」,制定關卡,既可避免失血過多,又能吸引釣客變成忠實的老主顧,堪稱一兼二顧矣。
更吸引人的是,每逢星期例假,彩金即 雙倍計算,亦即,如果您在星期日拉上一尾牛仔,只要經過老闆秤重確認達標準者,該尾牛仔就有六百元的身價,或者彩帶本來值一千元,立即倍數成長變成兩千元,以此類推,羨慕嗎?
常看到釣友拉上大傢伙後,最先反應的現象便是趕緊將魚送到魚寮過磅,在那短短十幾秒或幾十秒的路程中,既 興奮又緊張,如果秤重有幸過關、老闆當場把魚放回魚池中,可戲稱該釣友買的是「單程票」,免不了買幾瓶飲料讓同好分享、請客慶祝一番,也帶著刺激彼此繼續努力的意味。如果不幸重量不足,只好再將魚放回自己的魚網裡,這模式則稱之「來回票」。筆者經常為了一兩重的差異買來回票,搥胸頓足之餘,不得不佩服老闆的睿智,讓筆者在茶餘飯後,留下令人會心一笑的回憶。
☉裝備指南:
南部地區的釣場,釣竿通常限定為十五呎以內,因為魚池平均深度為七、八呎間,所以筆者習慣以九呎短竿或十五呎長竿作釣。又因對象魚幾乎都是三斤以上的傢伙,所以建議有意 前往消費的各位:竿身的反發力要足夠,以三七調以上為宜,根據經驗及實地觀察,國產竿反而比日本竿還更合時宜,因為竿子太軟,牽牛時間過長,常常是斷線收場。
此外,在南部地區作釣,有「禁用失手繩」的硬性規定,魚獲如何請上岸要看下竿者的本事,算是有牛仔豪邁作風,也讓那些牛群們一個公平對決的機會。當然,偶有例外,例如正好低頭點煙、拿飲料或上洗手間……,嘿-嘿-,若不幸整支釣竿被拖走,相信這種情況大家應該很熟悉,但這種「咬況」及糗狀,難免會遭其他釣友「妒嫉地虧損」一下,算是苦中做樂,自娛娛人,順便幫老闆做廣告,誰說魚不會咬?一般而言,操短竿(如九呎)作釣者,大多以崁角(註:魚池的邊坡斜坪)處為標點,雖然魚訊比較稀疏,但平均魚體較大;反之,採長竿(如十五呎)下竿者,雖魚訊較為熱絡,但魚體偏小。
另一要訣在於「浮標」,浮標是釣魚的精髓所在,魚訊的判讀、揚竿時機的拿捏,皆有賴於浮標的反應。以筆者的經驗,浮標未必要買價格昂貴者,因為不一定適用,通常價格在兩百∼三百五十元之間的浮標,就有相當的水準了,而使用浮標的重點是您必須洞悉及適應它的特性 ,如此才能判別魚訊,換句話說,認識它、跟它培養感情,才能人標一體,百發百中。在職業池畔,經常可以發現有些老前輩,他們以粗糙不起眼的自製浮標搭配釣組下竿,釣果不也是嚇嚇叫,悟其性而適其理就是這個道理。
遴選好浮標其實不難,目前有一些釣魚網站,為了服務釣魚同好,在網站上有販賣浮標,其中不乏有釣界名人、資深釣友所設計監製者,經網友實際使用及不斷地改進後,浮標的性能及品質均有專業的水準,若有興趣,可上網去搜尋你的利器。另外,讀者或可以直接前往各地釣具店選購,順便詢問適合當地地情的浮標、或當地魚池的就餌習性。
放眼南部地區釣具行的特色,通常是老闆對於釣魚,自己喜歡也很擅長,為了釣具店的生意,經常到處征戰,所以釣具店本身將像是個活廣告,所以舉凡:哪口魚池、什麼季節、吃什麼餌、釣點、仕掛……等等,所有細目老闆都瞭若指掌,為求消費者青睞,凡過問者必傾囊相授,這也算是一種客戶服務吧。
此外,浮標大小與釣竿使用的長短必須搭配得宜,筆者的習慣是使用二∼四號標,常用或相同的號數浮標,往往會準備兩支,以免萬一有臨時狀況發生,還要重新培養感情。
浮標的調校,不管標型若干,必須跟當天作釣使用的餌料比重、餌珠大小匹配,筆者的建議是:雙鉤空鉤浮標調整至標尾浮出一半為原則(約六∼十目,標目大小不一定相同),然後以單餌測試浮標殘浮力,基本上至少要「單餌平水面」,能單餌即浮標入水較理想。然後從三∼四目開始釣起,在作釣的過程中再根據中鉤位置加以調整,儘量使之在「人中」位置中鉤,因為著鉤處太淺容易脫鉤,太深又容易被牛仔的密牙磨斷。
還有一點必須提醒各位,除了不要選用型號太小者,更不要調校成太靈敏狀態,釣法以雙餌平躺為宜,原因無他,由於體型較大,當牠靠近時,血盆大口的張合吐納及側鰭撥動,均會產生水流牽動魚餌,帶動浮標,這種情況在釣小餌如「豆豆餌」時至為明顯,如因此沉不住氣,誤判揚竿作合的結果,不是空竿便往往是「巴(註:誤鉤中 魚身)」到魚,又十之八九都是斷線收場,縱使僥倖被你拼上岸,卻也往往驚擾好不容易誘集過來的魚群,重新誘集,又是一段時間的等待,魚獲量自然就不如預期理想。
其實,南部地區所放養的非洲仔,嘴部又寬又大,吃餌常常是頓挫二∼三目,跟北部地區常見「尖嘴仔(註:為嘴喙較小、就餌龜毛之型福壽魚的通稱)」,就餌方式有顯著的不同,遂在南部浮標的調校,不必刻意追求漂亮的魚訊或把浮標調校太靈敏,以避免弄巧成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