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武呂溪的上游是高身魚的保護區,在這個季節,正是小魚返回上游成長的時期,但因久旱不雨,河床斷流,許多受困在下游的幼魚,變成一條條曬死的小魚干。
根據中央氣象局台東氣象站資料,池上地區今年以來,累計雨量僅有二五八公釐,七月一整個月,連一滴雨也沒下過。水利單位為了搶救農作物引水灌溉,卻也導致縣內幾條河川出現斷流現象。
卑南溪的主要支流紅葉溪,因為水利會引水灌溉台東市農作物,導致斷流;鹿野溪和武陵溪則引水供鹿野鄉使用,也出現斷流現象。
而最慘的是,國寶魚高身魚的故鄉新武呂溪,首次發生斷流現象。經艷陽日照,乾枯的河床上,暴露曬死的魚屍,相當刺眼。
台東水利會在新武呂溪池上段,設置一個引水道,將所有的水流截斷,供池上第二期稻插秧使用。此舉使得下游的高身魚,還來不及游到上游保護區,就活活的被曬死,造成國寶魚大量暴斃,更凸顯缺水時的另一種危機。
http://contest.ks.edu.tw/~river/environment/fish/fish6.htm 苦花魚,正式名稱為台灣鏟頷魚,一般稱為苦花、苦偎,也有稱為鯝魚,通常體型約在10至25公分,最大可達45公分,台灣鏟頷魚因下頷呈鏟狀得名,此為鯉科(魚巴)亞科鏟頷屬的共同特徵,台灣除了苦花之外,還有高身鏟頷魚(高身鯝魚)也是這一屬的魚類。由於苦花對環境要求相當嚴格,水質若有污染將無法生存,因為也被視為水質潔淨與否的指標。 高身鏟頷魚 Varicorhinus alticorpus (Oshima)
俗稱:赦免、免仔、高身 特徵及習性: 高身鏟頷魚是「珍貴稀有」的「保育種」魚類 食性:雜食性。 產卵期:春末至冬初。 產卵場所:溪底細砂中。 http://content.edu.tw/primary/country/tc_ua/n002/htm/valufish.htm
2.沒有絕種 只是瀕臨絕種和稀有
|
政府常顧此失彼
又一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