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南溪一群逆流而上準備洄游到中、上游的國寶魚–高身鯝魚,因水利會池上取水圳的設施不當,誤闖絕路,數百條暴斃,高身鯝魚雖然被列為瀕臨絕種魚類保護,但是每年梅雨季節都面臨相同的命運。
這幾天台東山區午後出現雷陣雨,卑南溪的上游新武呂溪的水位比平常還多,台東水利會在新武呂溪至卑南溪主幹設置的池上和關山兩處取水口也跟著水滿排水,不過池上取水口設置不當,引水圳和溪床落差五、六公尺,阻斷了魚兒洄游的路。
昨天下午大雨過後,池上取水口引水圳的水位暴漲,滾滾洪水溢流到溪床,成群的高身鯝魚順著溢流出來的水道,逆流而上,到了取水口,被五、六公尺的落差阻斷去路,魚群想奮力躍過,但是一次又一次失敗。
今天上午,水利會人員將水閘門打開,水不再溢流,原先因溢流出現的河道,忽然斷水,導致數百條高身鯝魚因河水乾涸,暴斃死亡,有的躲在石縫裡掙扎,引來白鷺鷥覓食。
兩位在附近工作的吳姓和洪姓工人,看了相當不忍,在石縫內搶救了數十條尚有生命的魚兒。
台東水利會池上水利站長黃昆合表示,為了防止這種狀況,水利會斥資千萬元在上方建造了魚梯,魚兒應該是循著魚梯洄游,不會走進絕路。
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研究員李德旺表示,高身鯝魚喜歡急流,春夏之際,小魚會順著急流逆流回到中、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