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暖化不僅全球氣候不正常,就連蜜蜂似乎也嗅到即將來臨的大變化
而出現集體搬家行為。美國有20多州達上百萬隻蜜蜂正大量消失,
有些死亡,多數是集體遷移,科學家開始關心這些現象,是否與全球氣候變化有關,
同時也有人推論,蜜峰的出走是因為預測到地球將發生重大的災難。
蜜蜂是群居性極強的動物,一起工作一起築巢,不過美國從去年10月起陸續在各州傳出大批蜜蜂離奇失蹤,多數不是死亡,而是集體搬離,全國「消失」的蜜蜂數量總計達數百萬隻,讓養蜂人叫苦連天。一位養蜂人喬說,「以前在秋冬你可以一兩個月不管蜂巢,但是現在10到20天不去看,蜂巢就空了。」
專家將蜜蜂集體遷移的行為形容成就像是老鼠知道船要沉沒一般,蜜蜂預測到地球的環境將有大轉變,為了躲避危險,紛紛搬離原本的蜂巢,養蜂戶更向國會表示,這種奇怪的現象,政府一定要立即調查,刻不容緩。養蜂人說,「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以及更多的經費,現在就要,而不是以後。」
根據美國廣播公司(ABC)1日報導,全美有240萬個養殖蜂巢,估計25%(約60萬個)的蜂巢都突然蜂去樓空﹔美國農業部說,從紐約州到加州,全美有27州都有蜜蜂集體搬家。
養蜂人目前揣測的原因,包括殺蟲劑Gaucho害蜜蜂失去方向感,以及今年暖冬的影響,也有人說可能養蜂方式錯誤。之前美國就曾經傳出蜜蜂因為低溫凍死的事件,專家目前還無法確定是否是因為溫室效應而讓動物出現反常行為,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蜜蜂的大舉遷移行為已經讓以養蜂維生的蜂農感受到極大的經濟壓力。明尼蘇達州的養蜂人艾林森說這簡直是「災難」,需要立即投入資金解開這個謎團。
種植果樹、花卉的農民可能是對這個蜜蜂謎團最擔憂的人,因為美國的養殖蜜蜂主要是出租給農民協助農作物授粉。加州杏仁樹授粉工作須仰賴約300億隻蜜蜂,加州農業局代表溫格在國會作證說,「蜜蜂是加州重要杏仁作物的無名英雄,一年產值達25億美元。」
不只是加州或者杏仁作物,全美靠蜜蜂授粉的農作物一年產值達140億美元,佛州農業部官員海伊斯說,「沒有蜜蜂授粉,今日你我每天吃的食物大概會減少1/3。」
蜜蜂小檔案:
※全美1/3作物靠蜜蜂授粉播種。
※蜜蜂蒐集花粉的能力,被軍方用來研究訓練蜜蜂偵測有毒物質。
※人們吃的蜂蜜是蜜蜂採集來的花蜜,要採集一磅的蜂蜜,蜜蜂得飛行5萬5000英里,汲取200萬朵花的花蜜。單一一趟就會探訪50到100朵花,然後攜帶約自身體重一半的花蜜回到蜂窩。
※一個生產力高的蜂窩,一天可以採集儲存兩磅的蜂蜜。
※蜂王整日坐鎮蜂窩努力下蛋,平均一分鐘產一卵,日夜不停,24小時可產卵1500個,一年20萬個,一個蜂窩中的工蜂幾乎都是她生的,等到她停止產卵時,會挑出最後一批產下的卵中的一個養育成蜂王接班人。
資料來源:東森新聞
「我的蜜蜂好像被人偷走了,突然少了六百多萬隻!」宜蘭市農會養蜂人家產銷班班長黃東明欲哭無淚地說,蜂群莫名消失,但找不出原因,只能懷疑和天候暖化有關。
黃東明說,今年龍眼花苞結滿枝頭,全台養蜂戶都提高蜂箱數,準備大展身手釀蜜;但沒想到,二、三月的天氣嚴重異常,一下子飆高到卅多度,又一下子降到十多度;他的三百箱蜂箱平均每一箱有二至三成的蜜蜂沒飛回來,算一算少了六百多萬隻蜜蜂。
雲林縣虎尾鎮農會養蜂班班長鍾錫山也發現他養的蜜蜂少了三成,崙背鄉養蜂業者李添樹在高雄縣田寮鄉有兩百個蜂箱,一個月前發現損失了八十箱、約四成的蜜蜂,非常嚴重。
鍾錫山說,媒體報導美國蜂群神秘消失,但他發現台灣中部地區蜜蜂群減少,與生病死亡有關。去年七、八月,許多蜜蜂無法飛行,紛紛掉到地上爬行,最後死亡,經防疫局檢查,發現是罹患「神經病毒」,沒有藥物可以防治。
李添樹認為,蜜蜂飛不回蜂箱,死在外頭,除了天候之外,農作物噴灑農藥,也是造成蜜蜂大量死亡的原因。台中縣蜂農李紹昌說,南部蜂農因蜜蜂碰到花有農藥,造成蜂群死亡,數量約三成,目前估計全省已有千萬隻蜜蜂失蹤。
但宜蘭蜂農黃東明質疑,如果蜜蜂是生病或中毒,會死在蜂箱附近,但消失的蜜蜂連屍體都找不到。他懷疑,因天候暖化造成蜜蜂生理大亂,壽命減短,或是迷路飛不回來。
「蜜蜂無緣無故消失,已經很慘了,蜂箱裡的蜜蜂外出採不到花蜜,更是雪上加霜!」黃東明說,今年春天天候異常,龍眼花苞還沒開就脫落,蜜蜂採不到花蜜,採收量降了三、四成,是近五年來春蜜採量的最低點,往年春蜜他可以賣約一百萬元,今年才卅萬元,蜂蜜漲了三成,在產地已出現有人在搶蜂蜜,從沒這麼缺貨過。
黃東明指出,據他所知,全國八百多個養蜂戶,有不少和他有類似的損失,只是蜂群消失的數量不一,但真正的原因並不清楚,只知道今年的春蜜大都血本無歸。他擔心,如果台灣的蜜蜂群也像美國那樣大量消失,將是台灣農業生態浩劫,值得相關單位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