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看過只有米粒大小的竹編蝦和1公分大的竹編魚簍嗎?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目前正在舉行「台灣竹藝大展」,展出竹藝大師巧手編織、比實際體積小十倍、甚至百倍的超迷你蝦兵蟹將,透過放大鏡觀看,這些米粒大的竹編蝦甚至有眼睛和捲鬚都栩栩如生。
國立傳藝中心即日起到六月底舉行「台灣竹藝大展」,在參展的300件各式竹雕和竹編作品中,竹編經驗近40年,作品多次入選國家工藝獎的林根在推出只有米粒大小的蝦子、螃蟹和金魚,共組「超迷你竹絲編水族世界」,做工精細,令人讚歎。今年63歲的林根在說,「小器」竹編和一般竹器編製最大不同點是,穿織篾絲時,必須運用各種大小的「針」,一針一針的挑,一絲一絲的編,細活慢工,往往得耗費很長時間才能完成。例如,要做出米粒大小的竹編魚蝦,得先用針挑出細如髮絲的絲篾,再巧手編製20幾個小時才做得出一隻,難度極高;但也是這樣的巧手絕活,帶領大家睜大眼,看仔細,發現竹編工藝的精和巧
目前會竹編手藝的人大部分都是老人 平均年齡再60歲以上 年輕的一代因無法吃苦耐勞 加上製作竹編時非常費工 有時還要上山取竹 剖片來製作竹編器具 無論 漁籠 蝦龍 蟹簍 或是其他竹編工藝品皆然 老一輩逐漸凋零 年輕人又不願意學習 因此人才出現斷層 這種古老的技藝將逐漸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