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一大地震後,台灣許多特有魚種棲地都遭受破壞瀕臨滅絕,農委會資料顯示,台灣河川魚類原本有一百六十多種,其中特有種達三十餘種,但超過廿種已瀕臨絕種或是已經絕種。
台灣淡水魚博物館館長何恭炤舉例,之前台灣中部偶爾可見的台灣白魚,現在已很難尋獲。造成魚種滅絕的原因有人為因素,也有大環境使然。日治時代,日本人為了杜絕瘧疾而引進了大肚魚,造成了本土青鱂魚消逝。此外,耕地大幅縮減,農藥的使用,也使得許多生存在田澗水塘的魚類減絕。
還好已經有人投入復育工作,也初見成效,過去蓋斑鬥魚曾因外來種的入侵而瀕臨絕種,近年來已有計畫地進行復育。
何恭炤說,儘管復育工作持續進行,但合適的放流地點愈來愈少,棲地的復原需要政府和國人更多的努力,否則將來要看台灣魚,只有在博物館見了。
台灣珍稀及瀕臨滅絕淡水魚類分類說明:
●第一級瀕危魚種:已知天然族群可能僅一處,或近十年已未曾採集到樣本,可能已滅絕。
包含二種:1.長吻棘鰍,本館復育中;2.大鱗細鯿,本館復育中。
●第二級瀕危魚種:已知天然族群不超過三處而且個體數量稀少。包含六種:
1.台灣副細鯽,台灣特有種,本館復育成功目前數量穩定;2.飯島氏銀鮈,台灣特有種,
本館復育成功目前數量穩定;3.台灣細鯿;4.青將魚,本館復育成功目前數量穩定;5.中
間鰍鮀,本館復育中;6.疏斑小鲃,本館復育成功目前數量穩定。
●第三級瀕危魚種:已知天然族群少於三處、但分佈區域還擁有相當數量,或已知天然族群
雖超過三處,但個體數量稀少。包含六種:
1.條紋二鬚魚巴,本館復育成功目前數量穩定;2.菊池氏細鯽,台灣特有種,本館復育成
功目前數量穩定;3. 七星鱧,本館復育成功目前數量穩定;4.陳氏鰍鮀,台灣特有種本館
復育成功目前數量穩定;5.大眼華鯿,本館復育成功目前數量穩定;6.圓吻鯝,本館復育
成功目前數量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