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土鯽之家交流論壇 http://www.tujiclub.com/Dvbbs/index.asp

土鯽的介紹、釣法及研究。
共8 條記錄, 每頁顯示 10 條, 頁簽: [1]
[瀏覽完整版]

標題:[求助]揚竿方式?

1樓
無心 發表於:2007/8/8 上午 08:43:54

小弟常看到日本釣魚頻道裡,釣日鯽的揚竿方式多是先竿頭下壓打水後上揚作合,請問這有何特殊用意?是與竿子長短或調性作區分還是和魚訊表現有所差異?

因小弟以前習慣垂釣烏鰡及磯釣,因此揚竿多是較剛性,較粗魯之揚竿手法,因此也常造成垂釣時子線斷線連連之問題,故請教:

1.長短竿及不同調性竿子之揚竿作合方式及較適用於幾尺竿?

2.前述揚竿方式中,需注意那些手法及重點?

敬請 指導,謝謝.

2樓
冠子 發表於:2007/8/9 上午 12:56:05

無新大大.

日鯽的揚竿方式多是先竿頭下壓打水後上揚作合.應該不是很正確.

日鯽的揚竿方式多是上揚作合後再穗先下壓打水再引拔.用意在於揚竿角度的控制.避免用力過頭導致斷子線.有點煞車的意思.

當揚竿作合.竿子在不超過水平線前就不要在使力了.竿子的中心支撐點會把穗先反彈回水中.

以下的短篇您參考看看.或許會找到您要的答案.

http://tw.myblog.yahoo.com/bmw000085/article?mid=633&prev=-1&next=632

3樓
無心 發表於:2007/8/9 上午 09:24:36

冠大:

小的資質愚頓,看了影片中的示範仍看不出個所以然來,所以能否請您再詳細解說一番,如揚竿作合手法是否為揚竿後再迅速竿頭輕點後再往上作合?亦或是初揚竿時有否角(弧)度等特殊要求等,請您併解惑,感激不盡.

4樓
冠子 發表於:2007/8/9 下午 09:24:23

無心大大.小弟有再追加完整版.請耐心的觀察.

http://tw.myblog.yahoo.com/jw!p05aGFSQHQD413VvVnt.e9E-/article?mid=633

其實揚竿後並不需刻意把竿子下壓.只要及時煞車.釣竿本身的腰身反撥力道就可把穗先壓入水中.

5樓
無心 發表於:2007/8/10 上午 08:28:57

冠大:

影片中如小弟沒看錯,應多是以十餘尺之中長竿垂釣作為示範,故如直接揚竿,竿先會因慣性作用及竿腰彈性原理,產生下壓後上揚的作合,但是另有二點請益:

1.前文您有提到揚竿儘量可改用手前臂進行,而非手腕,是有何特別目的?另如用前臂作合,則因遷連之身體部位較多,故會造成動作較大,反應較慢之情形,如此一來,是否會錯過最佳揚竿時點?另前臂作合勢必較手腕作合來得遲鈍,是否作合之靈敏性較差?

2.如以七尺或八尺左右之短竿垂釣時,短竿有一半以上是設計成硬式先調子,此時揚竿作合方式,是否即不適用您所言直接上揚作合的手法?亦或是有其他短竿或硬竿的特殊作合方式?

請您指導.謝謝.

6樓
冠子 發表於:2007/8/11 上午 12:18:24

無心大大.

1.前文您有提到揚竿儘量可改用手前臂進行,而非手腕,是有何特別目的?揚竿作合用手軸來當支撐點可以避免揚竿角度過大力道過頭而斷子線.另如用前臂作合,則因遷連之身體部位較多,故會造成動作較大,反應較慢之情形,如此一來,是否會錯過最佳揚竿時點?使用手軸關節來作合並不會牽連身體太多部位.反應快慢得看個人熟練度.另前臂作合勢必較手腕作合來得遲鈍,是否作合之靈敏性較差?剛開始練習時樣看浮標又要注意揚竿動作的確會分心.當您熟練後揚竿速度絕對會比手腕揚竿快.

2.如以七尺或八尺左右之短竿垂釣時,短竿有一半以上是設計成硬式先調子,此時揚竿作合方式,是否即不適用您所言直接上揚作合的手法?亦或是有其他短竿或硬竿的特殊作合方式?長短竿都一樣使用手軸關節來作合.

用手軸關節來作合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避免手腕受傷.

此種揚竿方式針對細線釣鯽魚很不錯.但並不代表適用於其他魚種.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7/8/11 上午 12:55:13編輯過]
7樓
無心 發表於:2007/8/11 上午 06:45:41

感謝冠大的解析.

找機會去試一試....

8樓
水月雲虎 發表於:2007/8/11 下午 10:53:11

就是竿子的彈勁兒很好

影片跟現場實際眼睛所見會有不同

就如看魔術表眼一樣!

您自己拿竿子在空中抖一抖

慢速時跟手搖的方向一致

快速時就相反了!

共8 條記錄, 每頁顯示 10 條, 頁簽: [1]

Copyright ©1998 - 2022 www.tujiclub.com / 本網站主機代管於捕夢網 /


☆歡迎您!!!您是第 位光臨"土鯽之家"的貴賓!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0468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