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水、硬水、礦泉水 該喝什麼水
【記者吳佩蓉/專題報導】
電解水、含氧水、海洋深層水、礦泉水、蒸餾水…平平都是水,究竟該如何選擇?專家認為,只要是乾淨、無汙染、少添加物的水就是適合人體的水,若以大臺北地區自來水的水質來看,將自來水煮沸即是最好的飲用水,除非特殊狀況,實在不太需要花大錢買水喝。
臺北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余璧如表示,各種包裝水業者的特殊宣稱或訴求多屬商業宣傳手法,事實上,水的組成就是H2O,無論是經過電解還原、蒸餾純化或提高水中含氧量,內容物大同小異,差別不大。
她認為,飲用水依水源可分為軟水、硬水,一般自來水經消毒、過濾,酸鹼(PH)值約呈中性,而山泉水、地下水等礦泉水或海水等來源,由於礦物質含量偏高,多是偏鹼性的硬水;而國外的含氣泡碳酸泉,則是偏酸性的泉水。
無論是偏酸性或偏鹼性的泉水,由於飲入後人體細胞內液可自行平衡調整,並不會對人體酸鹼值造成大影響;她認為,只要是乾淨、充分煮沸的自來水,就是最好的飲用水。市售包裝水除了強調水的來源外,也有部分產品為了口感,添加糖、鹽或維他命C、礦物質等,如果民眾把這些有過多添加物的飲料當水喝,過多的熱量、鹽份等,也會在不知不覺間堆積在體內。
臺北內湖康寧醫院腎臟科醫師簡宏志表示,如果民眾真要認真計較水質,雜質、有機物含量最少的水,對人體負擔最少,而經高溫汽化所得的蒸餾水,應可算是乾淨、添加物最少的飲用水。
另外,她也提醒喜歡購買包裝水的民眾,由於不少包裝水水源來自地下水或山泉水,雖經特殊處理,還是得特別注意水中的生菌數含量,最好選購知名品牌包裝水較有保障;若發現包裝水包裝有破損、水不清澈、透明,甚至有發黴等絲狀物或懸浮物,千萬不可當飲用水,以免將變質的水喝下肚。
【2002/10/03 民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