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鯽魚的垂釣並不難,記得兒時只要隨便折支細竹掛上蚯蚓便可以隨意釣得幾尾像樣的土鯽,只是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土地的過分開發、環境的污染及國人的缺乏公德心和生態保育觀念的不足,造成了今日土鯽的生活空間日益緊縮不足,許多朋友為釣土鯽,不惜千里迢迢,四處尋找釣點,對於平時鎮日忙碌而庸庸碌碌的我們,是否會有些啟示?
釣竿:
一般使用三七調或六四調軟竿以及溪流竿較能享受釣土鯽的快感,垂釣時在咬況許可的範圍內使用越短越好,操竿也較為順暢,一般的野塘及人工池塘從九呎至十五呎是較常會使用到的規格,而在水庫、大埤塘垂釣時就得斟酌釣場及季節性來搭配使用十八呎以上的長竿,在市面上也有出售日本進口之釣日鯽專用套裝,不過價格較昂貴些,也未必就全盤適合本土使用,而一套好的裝備如加以良好的保養及愛惜是可以使用個好幾年甚至幾十年是毫無問題的,需自行斟酌興趣、經濟能力與實用性來做選擇。
釣線:
依各釣點不同,母線的範圍約在0.6~1.2號,子線約從0.3~0.6均有人使用,個人較常使用的搭配為母線0.8∼1.2號、子線0.3∼0.5號,子線的長短依個人的習慣使用即可,長子線飄餌自然可使得魚兒放鬆戒心、而短子線巧敏可直接、快速的傳達魚訊,可說是各有所長,當然這也會牽涉到浮標訊息的傳達,最好是依實際狀況及個人的做釣習慣來做選擇比較恰當,一般使用短子線的釣者居多,雙鉤皆控制在十公分以內,兩鉤間隔約一個鉤子長,用意是使得餌料在池底堆積的範圍不會太大,魚群也會較集中,而土鯽大咬時使用短子線也比較有利,可以方便快速捕捉即時的魚訊。
魚鉤:
袖3~5號、角鉤3∼4號或同等大小(為了脫鉤方便及保有一顆愛魚、護魚的心,千萬不要使用有倒刺的魚鉤)。
天候:
盡量不要選擇天氣驟升或驟降的日子作釣,冬季寒流來襲時最好過兩三日待魚兒適應水溫後,才會有較佳的索餌狀況;另外,在四季季節交替時也會有一段時間(約一星期左右)土鯽的索餌狀況幾乎是跌至谷底的,綜合來說,在早晚有薄霧並有微風的日子,是不可錯過一試的好日子,而一般均認為土鯽的垂釣在一年之中的冬季最好而且天氣越冷越佳,但實際上土鯽的最佳釣期為晚秋的脂肪囤積期及初春的打卵期甚至可延續至一整個夏季,而土鯽在氣溫約 15° 或水溫約 11° 以下即進入冬眠狀態,此時的土鯽幾乎是不就餌的。
魚獲:
筆者一直強調釣後放生的重要性,釣魚是項高尚的休閒娛樂,如何保持魚源的綿延不絕,更是釣魚活動永續發展的基礎,外界總認為土鯽是種耐寒的魚類,因此往往過份強調她的冬季食補療效,其實土鯽比起其他的淡水魚類也不過是多耐寒個三、五度,說穿了也只不過是與一般魚類無異的高蛋白魚肉罷了,而且土鯽肉少多刺又何來誇張的食補功效之說?釣魚的另一項有趣之處,就是它的不確定性,誰也不能保證每一次釣遊,都能有好釣況,往往今日釣個幾百尾甚至幾十斤,明日卻門可羅雀、寥寥可數,而且在釣況差時,會更期待下一次的好釣況,人生不也是如此?~~~~~ 釣魚即是人生、人生如同釣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