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絲餌沒有獨到之處?一日內可刮完六包餌?拉絲餌不怎麼樣?…這樣的話萬一流傳到彼岸,恐怕有可能對素來比較前衛的台灣釣界產生誤解。聞道有先後,僥倖因接觸較早,讓筆者更仔細地來釐清拉絲餌的優劣,以及在此地發展可能面對的種種問題……
言歸正傳,雖說兩岸還處在敵對狀態,但兩岸釣友間早已暗通款曲,那些奇奇怪怪的釣技偏方、私藏餌料……,透過兩岸釣友交流,取得容易,已毫無祕密可言。拉絲餌即是一例,早在四年前便已經「滲透」台灣矣;當然,為避免那些題外話佔據篇幅而予以省略;重點是:在這凡事講求證據的時代,小弟當時對這玩意的效果被如此誇大,深深感到懷疑……;於是,強烈探究的慾望,就像飢腸轆轆的鯊魚,突然嗅到血腥味,不將之真貌掀開,連吃、喝、拉、撒、睡……都有點不順遂的感覺,不過,嘗試新釣法的心得,實則罄竹難書矣……
回到正題;城南先生引用「試用」一詞,似有不妥,理由何在?
一、消關資料略嫌不足;釣組、竿長、鉤型大小、線徑粗細、子線長短、浮標荷重……或許因篇幅關係隻字未提,但引用的數據顯有相當落差,結果的真實性不免讓人懷疑,如果夠細心的話,不妨參考最近幾期的彼岸釣魚刊物,手頭上沒有也沒關係,上網亦可查詢,近幾年間,彼岸全國性競「鯽」,在拉絲餌淫威之下,台灣釣客能出頭天者幾稀?
二、測試手法似嫌隱諱;道具(謂之附有強力磁鐵的餌盆)不見蹤跡,沒有相片或插畫,俾便讀者了解這玩意長作啥模樣;再者,「四十五度以內的角度快速出竿……」?這種動作的描繪似乎與溪釣鉤糊餌相同,然而兩原理雖相通,玩法卻大相逕庭。
三、城南先生謂:「拉絲餌的觀念沒有獨到之處…」。所言恐怕差矣!拉絲餌入水後,附著於鉤尖(鉤彎)上的餌糰將呈漂絮狀擴張膨脹,其奧祕便在於此,由於不像傳統餌糰般逐路崩塌解體,卻因漂絮的長短產生不一樣的水阻力,也就是說,餌糰墜沈路徑不規則,一路跌跌撞撞,引鯽眾怒、忿而咬之……?喔……抱歉,筆者的原意是,如此路徑,正好產生一種最自然的「晃餌」假象,誘鯽張口。
另外,「拉絲餌經加水後輕輕攪拌、緩緩搓揉即可使用」?好像也不怎麼正確,我們喝帶有顆粒的易開罐果汁前,必先使勁地將它搖一搖,以免其最好料的「果粒」沈澱?對!拉絲餌的道理亦同,正確使用不在其餌體的軟硬度,反是餌體所產生的「絲質(註:透明色、狀如蓮藕絲。)」效果,所以使用前扒開餌體,觀察其絲質密度絕對有其必要,因此,用者通常都是使勁地將之充分搓揉,「搶水不均勻」的說法,反而容易讓讀者困惑。
四、對大陸的池釣市場陌生或許可以諒解,拉絲餌雖非萬靈丹,畢竟它還是華人的智慧,管不管用?何妨整篇文章看完再做結論;而日系鯽餌粉末穩定,但受鯽魚市場空間擠縮,利潤又低得不近人情,導致近幾年銷路難免下滑,所以,再大間的釣具商號,誰也不敢擔保所陳售的魚餌保證新鮮、絕無過期之虞。敝人雖不願為釣卡多…等台灣餌商背書,但,時下釣具店最熱賣的鯽魚餌料,盡是國產品天下,卻是不爭的事實,該怎麼說呢?
五、「拉絲餌沒有商機」?試釣兩三回便可以定讞?那麼彼岸何等理由闢創釣魚學校?有無商機辯之無益,可以肯定的是拉絲餌登台只是遲早而已,其緣由留在文後再交代。
六、「一天之內釣完六袋拉絲餌」?此種用法顯然有誤;何故?先從餌袋包裝著手吧,撇開「拉絲粉」不談,因為它是單純的原料分子,必須摻與一定份量比率的餌粉才可搓成拉絲餌,份量鐵定非同小可;一包拉絲餌為一百公克,以容器裝之,粉末大約正好是兩個免洗杯,如果摻水搓揉後,體積大約正好兩倍,約兩枚鴨蛋大小。至於耗用速度如何?以小弟非專業的手段用之,每分鐘手返三∼四次間(含等候魚訊、搏魚、卸鉤……的時間),即便極盡揮霍之能事,沒有摻雜其他釣餌或中途換餌,這等份量也要兩天才用得完(每天以七個小時計),那麼專業者呢?國內那幾位﹁禿驢﹂最多也是一天「一」包而已。
七、「餌浮油花」?大多數的池釣粉末餌料,其餌效奧祕便在於「水溶性」,拉絲粉亦然,其最忌諱者便是沾附「油性」,如果餌附油脂,咸信漂絮的餌花就不會那麼自然,更遑論散落周遭的餌花,原因無他,水溶性差就不會有餌性的擴散嘛。
以上筆者講得「嘴角全波」,觀念與城南先生頗有出入,好似專為吐槽而來,實則因「聞道有先後」罷了!既然有心公開,以下便把所知曉的拉絲餌釣法據實以告:
一、釣組,請參照右下圖,為何有竿長的限制?沒錯!是因為必須考慮下竿流程「節奏」,如果您習慣日本釣魚用語,稱之「手返」亦無妨。至於母線、子線,粗細沒有很大的爭議,倒是子線長短,為顧及鉤餌作業的流暢,以順手為考量,所以通常設定在此範圍。母線長又分成兩種,一是竿、線等長,另一則是母線稍短;兩者有何差別?前者喚之「標準式」,重點在於鉤餌動作由雙手分攤;後者則稱之「競速式」,為免文章有灌水之嫌,那些細節在過期雜誌中可以找到,兩者僅鉤餌作業的方法差異而已。
釣法分兩種,浮標調校亦約略不同,如果採標準式,浮標建議鉛錘負荷在六∼八分者,這標準讓鯽魚族有聽不下去的感覺是不?空鉤調五∼七目,兩鉤相距在「三公分」左右,釣幾目則看長圈、短圈(註:這是彼岸的術語,餌拉得較大坨謂之長圈;反之,稱之短圈。),垂釣標準是露出水面二∼四目。釣法重點在於等候訊號的時間,浮標就定位後,不管有無魚訊,超過五秒就收回釣組重新上餌,一直週而復始……
說到競速式就更為誇張了,浮標鉛錘負荷在一錢以上,空鉤調校一目,奈安呢?太誇張了是不?請放心,這絕不是錯誤的資訊。釣法同前,但浮標出水一目(或更少),浮標就定位後等候兩秒或不見蹤影即揚竿!
以浮標選用的角度觀之,和慣見兩、三分輕標的觀念有些出入是不?對!其道理很簡單,爭取時間效率是也!不妨先想像「釣場水深」,讓三分標在四尺深的水域,從接觸水面到站立就定位需要多久時間?如果標體造型纖細、修長者,大約要十秒鐘,反之,如果標體粗短,則可以縮短到八秒,即便懸釣,也不可能將時間減縮一半;採中型標的用意並非刻意讓釣法飆快而已,另一用途是可以克服迎風下竿,進而讓「標點集中」達到誘集魚群的目的。
至於魚鉤,型號可大可小,原則是以下竿水域「對象魚體」的大小而設定之,不妨參考彼岸資訊,過去競釣吃奶鯽(註:如指甲片般大小的白鯽),採袖型零點五號順鉤是也……,開玩笑,哪有這種玩意?剛開始,小弟和您一樣,別說沒聽過、沒看過,盡以為被人唬弄,待幾位仁兄攤開手掌獻寶,才讓咱開了眼界…哇哩咧,原來小鼻子、小眼睛、見識少、孤陋寡聞……才是俺呢。所以,這款制式配備如不從彼岸帶回來,咱這邊的釣具店舖是根本無從找起!
更難想像的是:這比秋田一號鉤還要纖細的魚鉤要如何個綁法?不過,別擔心,如果套用彼岸的制式釣組,釣鯽魚恐怕要多準備一把止血鉗在側,隨時幫魚獲檢視口腔,免得被吞下的魚鉤拔不出來。至於採用鉤型的大小,在台灣比較寬鬆,兩指幅大小的體型,以關東三號、袖型四號、角鉤三號……皆可,以不致造成「吞鉤」為標準,切記!魚體越大,鉤型隨之放大。當然,如果您還堅持捨棄「脫鉤器」而用手拆鉤,那會……昧赴市啦。
二、釣法:不妨先從「流程」開始敘述;所謂「手返」,其中包括:鉤餌、拋竿、浮標站立的等候、揚竿收回釣組等四大步驟,這還不包括晃餌、等候魚訊、搏魚、拆卸魚鉤……等時間;手返可以多快?分鐘/十次?應該是訛傳啦!試想,平均每竿只有六秒鐘,「這」……可能乎?恐怕連浮標站立的時間都不夠吧?
說到手返,小弟手法粗糙不敢唬爛,以四年的經驗用標準式玩之,在最「順暢無阻」的狀態之下,了不起每分鐘竿起竿三∼四次往返,其中包括搏魚、拆卸魚鉤……等,雖不敢謂之快,與傳統釣法者相比,速度已經有明顯差別!至於國內那些玩拉絲餌頂尖的行家,據悉其身手再快,最多也不過六次左右。即便彼岸高手,應付吃奶鯽或許可以將搏魚時間當掉,但,「十次」?真的給他有點……
拉絲餌的訣竅不僅「速度」單一層面而已,另一門學問在於鉤餌,(註:鉤餌步驟,彼岸稱之滑魚釣法,國內則稱之「刮餌」),這種節奏可能因個人領略的深度而有所差別,不但要用文字敘述之∼難,即便現場「適應」之,亦難!因為……
理論上,只要將子線拖曳劃過拉絲餌,餌糰便如預期般的鉤附在鉤身上,事實上非也!非也!實際運用時,可謂問題叢叢;怎說?拖曳的角度、速度……各種條件不對,很可能出現鉤上刮不到任何碗糕的結果,所以拉餌速度必須適應餌糰的鬆軟。在此明說無妨,欲鉤出像樣的餌絲,拖曳的速度不宜過快,即便利用磁盤,耽誤兩∼三秒時間是絕對正常的,必要時甚至得修正拉餌角度配合,更何況,餌體的含水量又是一個未知的「變數」(註:能否如期鉤出長圈、短圈)。換言之,這也是手返無法飆快癥結之所在,因為,大部分的時間都集中浪費在鉤餌步驟順遂與否,如果初學或初接觸者,沒有遇過上述困擾,絕對是騙人的。
再強調一次,拉絲餌的難學之處,在於「適應」其餌性,天候不同,效果迥異,如欲在兩三趟內或短期間適應,恐怕要具有相當的天賦了。當然,拉絲餌釣法所衍生的問題還不僅於此,由於各家的配方不一,產生的效果也相當懸殊;萬一……餌效不及傳統釣餌的時候,初接觸者可能便必須面對「信心」崩潰的問題,尤其一再地快速鉤餌、拋竿,仍不能引起鯽眾青睞的時候,是否能耐心堅持玩到底,恐怕得要天人交戰一番囉。
不怕您笑,過去筆者玩拉絲餌也不是那麼清高執著,玩了數年半路放棄換跑道者(換回傳統釣法)也很常見。正因如此,筆者給予拉絲餌一個很極端的評語:「誠意、耐心不足者勿試之!」所以,欲玩拉絲餌,最好先度過這些關卡。所以前面質疑城南先生「試用結果」的可信度,原因亦即在此。
三、認識拉絲餌:主成份「小麥蛋白纖維」是也,有無特性?當然有!垂釣中途產生「出水現象」是其特有的現象,當餌糰用過一段時間,下半部的餌糰會比上半段溼潤,此純屬正常,係因蛋白纖維因高溫而膨脹、發酵,最初產生的現象是分子強力吸水(搓餌時),但飽和後(絲質出現),分子可能因高溫而萎縮,意即自內壓擠水份…,其特徵是餌糰下半部比上半部溼潤,鉤子劃過有鉤不到東西的情形;所以,建議爾後有機會使用,最好採少量多次(少量攪拌、用完再追加)攪拌,並且妥善作好防曬的工作。
此外,太過溼潤的餌糰可否再添加餌粉?當然可,不過有其原則,餌粉最好選擇沒有「黏性」者,如膨鬆的麥麩類、米糠皆可,反之,若添加具黏性的餌粉,很可能導致絲質現象降低。
隨著技術層面的提升,拉絲餌已經不再獨沽一味,為便征服各地水域,餌粉甚至可分離逕行自由創作,以前彼岸老鬼釣餌研發的「九一八」、「香鯽」、「老鬼五號」…,如今已經不是最熱賣的餌劑,反而最單純的拉絲粉(小麥蛋白纖維),成了釣友最青睞的對象,因為,釣者可依水域形態、口癖不同而添加其他餌劑。為啥提這些?很簡單,時下流行的不再侷限於「拉絲餌原配方」,專業者,一包「拉絲粉」足矣,至於添加物?當然是各憑本事給它「攪和」囉。
如果要問:拉絲餌釣法真的「不怎麼樣」乎?唬爛祥絕不這麼認為,何不參考「它」的演變:起源於彼岸中部,被發掘於全國性鯽魚競技場合,這種觀念新穎的釣法,以壓倒性勝利擺平沿海諸省釣鯽高手,許多擅長正統「台釣法」的菁英一概不能倖免!台灣過去的高手呢?好像也只能躲在傘兵坑裡免遭流彈傷及,說神勇?門都沒有!再說,如果拉絲餌真的不怎麼樣,短時間內必定走入歷史,然而事實呢?正好相反,南部(沿海諸省)釣友因陌生而吃過暗虧,曾經因此衍生排斥心理,主辦全國性競賽時趁機立下新規則---「禁用」之。然釣魚競賽何嘗不是釣魚效率的彰顯?設立門檻,徒增話柄而已!再看看眼前吧,台釣法在彼岸屢屢挫敗,拉絲餌釣法各地高手瘋狂效尤之,說真的,看起來,好像……「不怎麼樣」的才是咱們哩!
四、打窩的爭議?所謂打窩,亦即國內戰鬥池擅長的「吊芭樂」粒子誘餌戰術是也,怎麼吊?三年前就曾經曝光過,相關訊息不妨翻閱釣魚人舊雜誌;至於打窩有何不妥?不!應該這麼問:下竿處可否打窩?老實說,這有粉大的差別哦,先讓唬爛祥透露一點玄機好了,重點在於「場合」。對!打窩要先看場合。不解?那請繼續往下看……
在台灣鯽魚釣場又分成職場(亦稱職業魚池)、休閒場(屬不回魚的休閒魚池)、野場(水庫、湖泊、河沼、野塘……)三大類。居首的職場,其生存空間已明顯受到擠壓,目前倖存者幾乎集中北台灣,如大東、北二高、民生、好彩頭、成功、建福(以上皆已歇業)、新坡、伯公崙、全勝、陞多、仙樂……,好了,保留幾口私家菜園,以免遭鯽眾荼毒;這些職業魚池的特色即「水質」是也,不談經營不善而退出者,讓您看看其餘幾口,如果說打窩可以,鐵定是池主備妥鋤頭柄找閣下拼命的時候!因為餌屑粉塵污染面積大,分解不易清除難,很可能就是製造亞硝酸最主要的元兇,水質弄砸了,他們怎麼活下去?
再來看看休閒場,劉家、日通、可愛、七之五、天生……,特色為不回魚(註:魚獲必須全數拎回家),這些魚池並不擔心下竿者窩打不打,但它們和前者明顯不一樣的地方是:池子裡並非清一色的純鯽魚,您這麼一打窩……不是唬爛祥危言聳聽,高興的恐怕不是小鯽鯽,而是那些青面獠牙的吳郭、福壽、紅尼羅群、甚至巨鯉、肥鰱、猛烏鰡……等龐然大物,據悉:天生還甚至佈下「金目鱸」陣哩!如果閣下屬金牛問世、天生就是喜歡花大把鈔票才高興的阿舍,隨時歡迎您加入換竿購線的新行列。鐵齒的也不妨請教「磚窯」魚池老闆豪哥:池裡的悍物「最近折斷幾支人客的釣竿」?
總之,重點在於「打窩不能收到預期效果,您還打不打?」休閒池如此,野場亦然,拉絲餌加打窩,當然有加分的功效,但心態上必須有所調整,對象目標不能僅限於小鯽鯽,意即,海鰱、溪哥、羅漢仔、目孔、小吳郭家族……通通要一概不拒、照單全收才行,所以,換成是您自行作主,欲釣鯽魚卻意外搞了一窩門外漢,這種窩您還打不打?
對啦,打窩的癥結便出在這裡,用拉絲餌釣雜魚?請問經濟效益何在?總之,許多技術問題還沒克服之前,不論窩能不能打,拉絲餌還不能算是釣鯽魚的萬靈丹;撇開商機不談,也無需為彼岸的餌料、釣法大肆宣揚,不過,研究精神總要有的,敞開心胸,新的技法不必一味排斥,視野放遠,找出真正「咬」餌的原因,對釣技、對見聞,都是屬於正面的。
五、實際驗證:唬爛祥的試用期長達四年,也不知該以哪一次作為標準,將就點就用「準」的吧;前面幾回,幾乎都在嘗試階段,適應刮出來的餌絲,老實說,初接觸時信心缺缺,怎麼刮,餌絲就是不聽話,真正勇敢的面對「它」,卻是一年以後的事,雖期間仍斷斷續續的「試」,時間總不會很長,因為根據原說法,此釣法必須藉助「打窩」方有可為,而小弟涉足的釣場,幾乎皆限制不得打窩。過去在此用傳統粉餌釣上者,體型略大,平均三∼四尾斤,偶爾還有上斤者;而以拉絲餌下竿,出現搶餌動作非常明顯,尾數近百(無計數器),但體型摻雜不均,以三指幅大小居多,離二十斤的回本標準還有一段小小的距離。
好,是手法不夠熟稔(浪費太多時間在鉤餌的步驟),情有可原;隔了一週再上門,「大東」放養的大陸鯽搶餌依舊,並不需靠「打窩」來穩住魚群,拉絲手法也熟練多了,魚獲比上回可觀,幾乎要以「倍數」計之……。第三回,不!應該說沒有第三回了,在第二回秤完魚的時候,老闆臉色些許不悅地遞來彩金說:﹁下回,別用這玩意釣…。﹂原因?沒敢問。
單日垂釣兩節,分別是三十九與四十七斤,尾數不詳,與鄰座釣友魚獲接近底限邊緣者相差懸殊,老實說,這玩意殺傷力太大,所以至今仍不趕去碰觸這敏感話題。當然,這一試陰錯陽差地試出了信心,爾後移師﹁北二高魚池﹂,其池魚密度與大東相當,結果,頭頂五月豔陽天,當許多老師傅還在懷疑到底是該池魚量不足或氣壓過低缺氧的時候,小弟以單節(三小時時間)三十五斤收場,是幸運焉?是拉絲餌效果強焉?當時的下竿節奏還不怎麼快,每分鐘三次而已。
快樂總不會很長久,同樣的情形又碰上了,不過,北二高「謝絕捧場」的手法是高明多了,您釣了兩三個鐘頭,就是不見池主開單,臨中午,唬爛祥將行頭打包,走人前,以要瓶礦泉水為由,找到池主,問「為何不開單」?老闆娘回答更妙:「我又沒有看到你拉魚……」,這……是否就是指所謂的「溫柔的畢業」?別傻了,就算把魚網釣爆了,相信她還是會這麼回答的!也讓唬爛祥首次憂心玩拉絲餌的「空間」。
拉絲餌對一兩個池塘行得通,或許可以稱之巧合,但龍潭銅鑼圈的「民生」開場,一直等到開張後兩個月再行進場(註:如此方不會有開放即大咬的誤判),結果,拉絲餌才搓成形,取出「磁盤(註:拉絲餌釣法的專屬工具)」,還未來得及幫鯽魚喊開動,池塘頭子來了,開口:「此魚塘禁用刮餌(即拉絲餌,當時以刮餌稱之。)……」這……這,奈安呢?
後經明察暗訪,原來玩拉絲餌的鯽眾絕非唬爛祥一人而已,民生顯然早已被「下毒」過了。欲問另一票是何方高人?不錯,正是那些長期進出彼岸的國內池釣菁英,短短不到一年間,三家擺明拒絕拉絲餌釣法,您還能說它「不怎麼樣」嗎?接著,新屋的「新坡」,也是同樣的情形,顯見該池也曾經被痛「駭」過!
鯽魚池沒了嗎?當然不,還有平鎮的「好彩頭」,為了保有一線享受鯽魚的空間,拉絲餌只能「偷偷」地用,結果,越是神祕就越包不住火,下場,彩金照拿,但……那隻訓練有素的「長毛」臘腸狗,三不五時就會「不小心」地跌下水,然後,最氣人的是,每次爬上岸總會靠近我才開始猛搖動身子「甩水」,天哪,那臭味簡直噁心到了極點…。功德圓滿後,池主阿吉還會拿我的餌料犒賞那個畜生;說是訓練牠游泳,小弟總認為那是亂場兼下逐客令,太陰險了嘛!天曉得這是不是故意的!而這就是所謂拉絲餌所造就的「孽業」!
去年底,欣聞平鎮「建福」放鯽魚,本想等風平浪靜再拿出來玩,卻又晚了一步,有人捷足先試矣,想想,到時不要被「車」到池子裡去;於是轉移陣地,擇鄰近另一處女池--「成功」過過癮。過去,用拉絲餌如何風光,即便小弟講得嘴角全全波,總沒人願意相信,口說無憑嘛,這一回(雖之前試了幾回),小弟心血來潮,備妥計數器,順邀「土鯽之家」之駭鯽一族印證,結果,在完全沒有打窩的狀態下,兩個鐘頭不到,計數器已經跳到一百二十八,其後,因手肘關節明顯酸痛而將步調放慢,但仍堅持到終場,保守估計一百六、七絕對跑不掉。而太過緊密而頻繁的出竿,右手肘關節居然不堪負荷,酸痛不已,這即所謂「報應」焉?想來殺傷力太強的兇器,要小心其副作用---運動傷害!
這些戰果絕非有意炫耀,因為,颳風下雨、黑夜、季節轉換、深淺場……許多情況都沒試過,正因如此,拉絲餌的定位是「兵器」還是「兇器」仍無法明確分類之下,才不敢秀出試用報告矣。
六、結語:拜拉絲餌之賜,從效率觀念上獲得極大的啟發;曾仔細觀察,發現有趣的是超過八成的魚訊(就餌時機),出現在當浮標就定位的前一刻,浮標便急速沒入水中,乍看之下會誤以為釣棚失準,事實上,是小鯽鯽迫不及帶張口吞咬。由此可推算,鯽魚同樣喜歡擺盪較「活」的餌,「棲底就食」的刻板印象,可以推翻兮。另,可明顯判斷,小鯽鯽酷愛游離底層搶餌,而大鯽鯽則多半半推半就,偶有魚訊瞬間停頓,很可能就是這些大傢伙搶不過小毛頭而翻臉,可耐心待其驅逐其他小鯽鯽後上鉤。
和傳統釣法比較,若以車為比喻,則拉絲餌釣法可喻為「自排」車,傳統釣法稱之為「手排」車;另外,上鉤魚獲魚體有明顯偏小的趨勢,若從魚訊上分辨之,和傳統釣法魚訊曖昧不明的感覺,真的差多了,拉絲餌只要出現魚訊,通常一沈便是三、四目,明確的魚訊,不管從初學者或老眼昏花釣者的角度觀之,肯定合用。
但若以釣魚乃休閒的角度切入之,「它」必須快速且頻繁地下竿,這…即便不擔心別人的眼光如何,操弄半天下來也會「虛累累」,這顯然與休閒的本意大相逕庭。反之,若以「效益」的角度觀之,摃龜族有福了;只要水域魚隻的密度比例夠、下竿動作夠快,管它職場還是野塘,顛覆「翻本」之時,絕對指日可待。
坦言之,拉絲餌絕不宜以「不怎麼樣」作為試用的結論,反而應以延續它的「生命力」來研究出路。如果說它沒有商機?也不盡然,以下便是拙見:
1.先核算近兩三年間退休之老人家有多少?問他如何排遣日子?聰明者跑步健身,養老者含飴弄孫,等死者打牌簽樂透……哇咧,扯遠了,小弟的意思是何不建議這些老人家用拉絲餌玩玩野塘,以往老眼昏花、最令人裹足怯步的捏鉤鉤餌,動作難免遲鈍,如果備以磁盤、拉絲餌直接取代之,魚訊明顯,鉤餌卸魚一概簡化,從此釣魚不用再微顫雙手,您想,不會因此玩出一番風味乎?
2.山溪釣苦花,似乎還以「土司麵包」為主流,非但講究麵包出爐時間,還要注意其忌壓、忌受潮的特性,如欲在山溝待個兩三天,麵包變得僵硬、纖維質表現差,原想多釣幾尾的夢想變成多留一刻惡夢一場(魚不上鉤嘛),嘿嘿,雖然還未實際印證,但……拉絲餌不易脫落且漂絮狀的餌體,又可添油加醋,餌體可以更香,誘敵戰術更趨完美哉,從此或許不用再獨鍾土司矣!
當然,明牌絕對不止上述兩帖,如果槓上扁嘴烏魚、鯁魚或刁鑽的虱目魚…,我們還沒試,怎能說行不通?所以,商機如何,端看業者的眼光夠不夠前瞻而已。
嗯,編輯不察,果然稿費易騙,顛覆《釣魚人雜誌》指日有望,嘿…嘿…嘿…;雖千萬人欲「扁」之,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