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由前篇的測試,我們可以得到三點重要結論
一、不同的浮標標尾,由於材質、體積的不同,對於浮標會產生不一樣的重力、浮力改變及分配。也就形成個體浮標的獨特性。
二、只要是浮標的體積相同,入水後產生的浮力是相同的。但是由於個體浮標的重量不同(因為不同的比重),在相同調目的調標時,就需要改變配鉛的重量來配合。這就形成不同的吃鉛比。
三、只要標尾的整體材質、直徑相同,其浮力及重力,是平均分配在標尾上的。如果標尾整體材質不同,例如龍鳳尾、加粗尾,或者直徑不同,例如錐狀尾、加粗尾,則浮力會產生複雜的變化,有利於某些特殊垂釣條件的運用。
貳、剩餘浮力的調整需求
一、在使用敏釣(懸墜釣法)時,才有剩餘浮力的說法。
二、剩餘浮力是在調整浮標的調目時留下來的,剩餘浮力需要存留多少?這和垂釣的許多因素有關,很難片面說明。例如:鉤的大小、餌的重量、餌的化散度、想要達到垂釣的靈敏度、底釣或浮釣、風力、水流、魚口、…。真是包山包海,只有看實際情形來靈活調整。
參、剩餘浮力的運用
一、釣目的變化:懸墜底釣,是以浮標的釣目小於調目的方式垂釣,在個人發表的"野釣雜談:敏釣法,談浮標的調目與釣目"中有非常詳盡的說明。
二、剩餘浮力只參與釣組中的子線部分的垂釣功能,而以8字環和母線連成一線。這部分比較沒受到釣者的正確理解,發生許多謬論。個人在大陸釣魚網紅的水底攝影中,得到個人的想法實證,情況是,明明鯽魚咬著鉤子游動,浮標沒有信號,版主的說明是子線鬆弛,無法傳遞信號到母線。也就是說,垂釣時,子線也需要注意蹦直的問題。
這個題材,個人寫了十數篇不同面貌的結論,後來都放棄,實在不知以何方式表達,才能完整呈現此主題在垂釣中的重要性。後來覺得此篇尚可,特此提出,見笑!
寫這個題材,是因為有釣者在大陸釣魚論壇提到剩餘浮力是個假議題,並以許多謬論提出說明,特以此篇,以正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