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媽寫真照
土鯽與阿媽合照(小隻不聽話亂跳)
※日期:98年7月14(星期二)
※地點:新竹鳳山溪橋下游段南岸土鯽釣況
※天氣:陰天偶見陽光(西南風靜風至二級中午轉三至四級)
※時間:09:00-12:00
※釣法:十三尺鯽竿、二號蘆葦標、母線1.2、子線0.4/0.6倒折釣法3-5cm
※餌料 :老百王綠鯽、蕃薯粉、蛋奶粉、夫拉庫、少許香綜合餌
※釣獲:土鯽七匹、阿媽仔一匹
※釣況:接續昨日的好天氣陰天偶見陽光,早上六點多見陽光耀眼,想說今天大概要夜釣了,結果七點多開始雲層增多陽光不見,雖然沒有風已是個很棒又難得的釣魚天氣。裝備上車即前往釣點,找到一個方位適合腳路又好走的釣位,不想再攀岩,已先考量起風時要好拋餌,故選擇稍重之二號標,調整好空鉤一目釣二至三目,開始下竿叩魚,靜風之故水面是波浪不興聞風不動,水下土鯽更是音訊渺渺,叩了大約四十五分鐘傳來第一個咬訊,下頓一目再上浮衝高,起竿中魚即爆衝,軟竿之故驚險博魚,幾次幾乎要衝出竿線可控制範圍,幸是軟竿又竿之腰身還有點硬挺的彈性,正如以應付其暴衝力,以單手拉大控竿之力臂,幾回合廝殺魚兒終於力竭,浮頭時先以為是大土鯽,心想今天“發了”大呎鯽,拉進一看銀白身體似乎不太像,進網後才能仔細端詳居然是“阿媽”,雖不是目標魚,但有拉爽爽也行囉。水下經過這一波激戰後好安靜,重新開始展開叩魚動作,水面下又是一番沉寂直到十一點過後,開始第一個漂亮上浮魚訊,判斷是土鯽,起竿果然沒失望,接下來有點亂亂咬的味道,感覺這群魚是有點搶食,反應在浮標的魚訊上,有時是標剛定位隨沉魚訊即現,有時是上浮整支標衝起來,有時又是下沉頓再下沉,平均三至五分鐘即有咬訊,算是熱烈咬況,終場以土鯽七匹作收。之前曾聽聞“資深釣友”說,釣鯽魚不要急著起竿,尤其是剛開始咬餌時由然,因為鯽魚多是群游,多等一下讓她們食餌甚至搶食時,會發出吃或搶食的一些訊號,一來可以擴大集魚之效果,二來鯽魚搶食時比較沒有戒心會大膽索餌,增加中魚率,甚至日本鯽釣法中還有會隨著咬況,調整餌食的膨鬆度讓它變輕,再逐漸調整釣棚到中上層水域,使釣層變淺有利於集魚及加快起魚速度的作法,都是可以提高釣果的!參考囉
![]() |
![]() | |
請問鯁魚的別稱是阿媽魚嗎? | ||
![]() |
![]() |
![]() |
就背尾鰭和體形來看,應該是鯁魚,不是阿嬤魚
阿嬤魚(學名-圓吻魚固)「有苦花的嘴型,虱目魚的身體」
謝謝大家指導,小弟之前在頭前溪釣過阿媽,乍看下有點像,剛剛才查閱完圖片資料求証,未料已獲各位指正,再感恩一次!
第1.2張是阿嬤.很卡哇ㄧㄛ
第3張是鯁阿.請參考.
鯁魚拉力極大~ 享受搏魚快感~
雖然花花咬,但魚獲也令人很羨慕啦!!
"""多等一下讓她們食餌甚至搶食時,會發出吃或搶食的一些訊號"" 新知識!!!
感謝大大分享~ 下回釣遊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