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子已被鎖定
綠島、蘭嶼是椰子蟹在台灣棲息的最後淨土,五月也是牠們開始活動的季節,但綠島居民指出,受到觀光客大舉入侵,甚至點名要吃椰子蟹的影響,島上椰子蟹數量急遽萎縮,今年截至目前為止,沒看到任何一隻出沒;他們擔心,保育類的椰子蟹已在綠島絕跡。
椰子蟹是西太平洋島國特有的螃蟹,數量非常稀少,已被「國際保育公約」列為瀕臨絕種,也是唯一被農委會列為保育類的甲殼類動物。即使如此,恐怕也難保椰子蟹在台灣的永續生存。
綠島生態工作者林登榮長期關心綠島椰子蟹的生存。他說,台灣只剩綠島、蘭嶼還看得到椰子蟹,但今年已到五月,綠島椰子蟹還不出沒,讓人憂心。
四至五月 爬向海邊覓食
林登榮表示,按照常理,綠島的椰子蟹每年的活動季節從四月底、五月初開始,會從山裡爬向海邊覓食,有時在地瓜園、花生園裡也看到牠們的身影;到了六、七月,牠們開始下海產卵,在海岸邊、岩壁旁,可以看到牠們大量出沒。
「但是這兩年來,椰子蟹已經明顯變少,」林登榮說。他分析指出,八年前,綠島沿海附近的山壁上經常可看到椰子蟹爬行,五年前在環島公路上也可以看到,但到了前年,就只能「偶遇」椰子蟹,去年的情況更悽慘到「整年只看到二隻」。
林登榮說,一、二十年前,椰子蟹是綠島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有些島民生病時,會捉一、二隻煮食、補身體。他表示,殺害保育類動物雖然不對,但是島民並非蓄意,捕捉椰子蟹的人數也不多,因此都能保持生態的平衡。
觀光客呷蟹 生存遇威脅
但近年觀光客大量進入綠島後,椰子蟹的生存就受到威脅。林登榮說,觀光客聽說椰子蟹富含蛋白質、很補,甚至有「壯陽」之說,所以指名來吃;當地飯店為了賺錢,也配合觀光客的要求,自行捕捉或購買來路不明的椰子蟹,漸漸地,綠島上已很難看到椰子蟹。
近來幾天林登榮都在尋找椰子蟹的身影。他憂心,五月已經慢慢接近尾聲,卻還找不到任何一隻椰子蟹,如果拖到六、七月還是看不到,恐怕,椰子蟹就已真正在綠島絕跡。
http://study.nmmba.gov.tw/upload/Resource/images/onserv1471-1.jpg
認識椰子蟹 |
 擅長攀爬的椰子蟹
|
分類、命名 椰子蟹的學名為Birgus latro (Linnaeus, 1766),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抱卵亞目、異尾類下目、陸寄居蟹科、椰子蟹屬,椰子蟹是椰子蟹屬中所僅有的物種。椰子蟹的體型碩大,外殼堅硬,配上兩隻強壯有力的巨螯,讓牠的模樣看起來又兇又蠻橫,所以在台灣,人們都叫牠做「山霸」;又因為牠頭部和胸部的紋路十分接近八卦圖樣,又被稱為「八卦蟹」。牠也是個爬樹高手,尤其善於攀爬筆直的椰子樹,而且牠可以用強壯的雙螯剝開堅硬的椰子殼,然後享用裡面香甜的椰肉( 如圖)。所以牠還有一個在國際上通用的名字-「椰子蟹(coconut crab) 」。因為牠看起來實在太威猛了,也有些人乾脆稱呼牠叫「強盜蟹(robber crab)」。
身世之謎 在陸生寄居蟹的家族裡,椰子蟹也是一個重要的成員。一般寄居蟹的身體柔軟,看起來不對稱,都寄居在軟體動物腹足類的螺旋形殼裡,像是螺貝、蝸牛等。但是椰子蟹只有在幼蟹階段背著螺殼,孵化後約一至兩年之後,頭胸甲長到1~1.5公分之後,牠就擺脫了螺殼,直接用堅硬的外殼來保護腹部。 |
除了捕食用的螯足看起來一大一小以外,身體兩側是對稱的,這樣大而結實的個體,常常被誤認為是螃蟹,但牠可是貨真價實的寄居蟹一族呢!因為不用寄住在束縛身體生長的螺殼裡面,成年蟹的外型都會比較可觀,在國外最大曾有體重重達七公斤以上,體長近半公尺多的紀錄,可說是陸地上最大型的節肢動物。
椰子蟹是源自於海洋的動物,牠和其它原本在海中生活,後來遷移到陸地的動物一樣,必須面臨呼吸以及水分流失的問題。因此牠的鰓腔內壁有許多血管叢生,可以幫助呼吸;有甲質化的外殼;並且棲息於濕度較高,具有能遮蔽日曬的掩蔽物及洞隙,土質鬆軟以利其挖洞、冬眠或蛻皮,以及有充足食物的地區,所以能長期棲息在陸地生活,到了繁殖季節才回到海洋裡產卵。
椰子蟹的成長緩慢,每蛻皮一次個體才會長大一些,通常是在秋冬季節進行蛻皮。幼蟹每年蛻皮約2~3次,隨個體長愈大,蛻皮的次數就愈減少,成蟹蛻皮的頻率最多僅每年一次而已。估計以這樣緩慢的成長速率,椰子蟹可能要花上40年以上才能達到4公斤的個體大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