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毛蟹 正是學名是台灣絨螯蟹
四百萬年前,菲律賓海洋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相互撞擊,劇烈的地殼變動,使台灣的地層急驟上升,造就東部地區大山、大海的壯麗風光。
四百萬年來,不斷隆起上升的險峻大山與持續侵蝕下切的潺潺激流,在遠古歲月的見證下,彼此依偎成就高山、峽谷、斷崖、瀑布等變化多端的山水景緻。
數十年來,相對於西部不斷的經濟發展與工業開發,東部有幸保留山水氤氳的天然景觀,不但成為民眾假日休閒的熱門景點,也是台灣許多特殊生物生存的最後淨土。當中最有名的,就是早期遍佈宜蘭至恆春半島東半部大小溪流裡的台灣絨螯蟹。
依山戲水、自在逍遙、春雨驚蟄、奔流入海
身裁扁扁、毛茸茸大螯外側、全世界僅見於台灣,俗稱「青毛蟹」的台灣絨螯蟹,在深邃幽靜的峽谷裡、流水淙淙的瀑布下,會因冬季水溫低迷而蟄伏於深水域。在天氣回暖的春天傍晚,在黑夜的掩護下出沒在石頭或岩壁上,以匙狀的螯足刮食藻類直到清晨,偶爾從上游或岸邊飄來的一些動物屍體也成為牠的菜單之一。
四、五月,春夏之交梅雨到來,青毛蟹會因溪水混濁而深居簡出,直到雨後溪水澄清之後才會出來覓食。隨著雨後溪水高漲,蟹齡達二年的成熟雌蟹會順流而下,踏上前往海邊繁殖的旅程,朝記憶中依稀記得的太平洋前進。二個星期後雄蟹也會開始動身前往。降海繁殖的青毛蟹在遷徙中仍會一邊覓食一邊成長發育直到完成交配的準備為止。
大海原鄉、傳宗接代
天氣炎熱的五月,雌蟹最先出現在出海口附近,並與隨後而來的雄蟹在附近伺機交配,這是青毛蟹最為肥美的季節。由於青毛蟹不像大閘蟹或台灣西部的毛蟹會有寄生蟲,所以價格也特別高昂。在降海繁殖的夏季,不少河川的下游甚至道路涵洞之下,只要是青毛蟹必經之地,皆設置大大小小的補蟹籠等待著這些貪圖籠內誘餌的高檔蟹類自投羅網。
六月,是青毛蟹的交配繁殖高峰,千里迢迢從深山峻谷奔流大海原鄉又僥倖逃過人類捕捉的蟹類,開始在出海口至近海附近交配。交配後「精」疲力盡的雄蟹隨即死亡,潮水一漲,海岸線將陸續出現這些被浪潮沖上岸的死亡個體。
交配後的雌蟹會在河口附近底層不吃不動專心抱卵,一隻雌蟹所抱的卵數多達十七萬粒。直到二十九天之後,胸懷十數萬小生命於一身的雌蟹在卵陸續孵化之後,才會回復自由之身。然而已是生命盡頭的雌蟹僅剩兩三天生命。
七月夜空,牛郎織女在銀河上相會;而夜空下的海洋,也是完成使命的青毛蟹雌、雄蟹一起在大海懷裡瞑目的季節。生於原鄉大海、死於大海原鄉是牠們最美,也最悲壯的宿命。
初生之犢、逆流而上
七月初直到九月底,剛孵化的毛蟹蚤狀幼體在近海不斷的蛻殼成長度過幾天的浮游生活後,就得面對一生中最艱辛的挑戰─溯流而上。對還不知環境險惡的毛蟹寶寶而言,與天俱來的本能驅使牠們成群結隊朝河川上游而去。
這一趟艱辛的旅程,短則數月長則達一年半之久。沿途的各種激流、瀑布甚至欄河堰、欄沙壩都是一道又一道險惡的難關。不少個體在克服重重關卡時,遭受一些鳥類、哺乳類甚至其他蟹類的獵食。即使如此這些堅強的小生命仍不斷的前仆後繼繼續邁進,因為只要克服這些考驗,毛蟹寶寶將更為茁壯。
但是嚴重河川污染將對這群還脆弱的小生命造成毀滅性的衝擊,多數甚至全部的個體將在這裡賠上寶貴生命?
出海口是青毛蟹下海產卵必經之地 卻也是斷送性命的關口 人們在河口設下層層關卡 僥倖下海的毛蟹 才有機會當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