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鯽之家交流論壇◇土鯽之家-綜合交流區◇『綜合釣技討論區』 → [分享]野釣雜談:黑白集(三)-論魚獲觀

『釣遊全記錄』 『線上魚類郵票展(一)』 『線上魚類郵票展(二)』 『土鯽之家釣具商品購物區』
『釣鯽魚遊戲(阿達利的種類和練習)』 『釣鯽魚遊戲(夏)』 『釣鯽魚遊戲(冬)』 『釣鯽魚遊戲的原創網站』

  共有21079人關注過本帖平板打印

主題:[分享]野釣雜談:黑白集(三)-論魚獲觀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蔡菊明
  1樓 個性首頁 | 信息 | 搜索 | 郵箱 | 主頁 | UC


加好友 發短信
勳章:
精華勳章
發表精華文章達3篇以上者可以獲得這個勳章!分享勳章
感謝您經常分享好文章給大家!熱心勳章
感謝您的熱心公益,並經常協助網友解決問題!
等級:等級三會員 文章:136 精華:58 積分:3560分 金錢:5181元 經驗:3560點 魅力:2098點 註冊:2009/11/17 下午 09:44:06 登錄:286次 近訪:2022/9/18 下午 09:54:51
[分享]野釣雜談:黑白集(三)-論魚獲觀   Post By:2017/4/21 下午 10:09:54


比較受釣魚人關心的議題有三個,一個是釣場環境維護的問題,一個是魚獲處理的問題,另一個是可供釣魚場地數量的問題。

釣場環境維護,比較能獲得大家觀念一致性的贊同,雖然離理想程度還有一些差距(例如與鄰國日本比較,聽說的)。不過,只要大家有共識,相互提醒、督促,相信,總有一天,一定會達到一個令他國稱羨的水平。

魚獲處理,一直是,個人想說,卻又不太敢說的其中一個議題,因為,每一位垂釣者,對於公共水域的水中資源(包含魚族)的權利問題,可能有天差地別的不同認知,卻沒思考過與國家法律的相關規定,與生態保護的問題。

參考歐美國家,對於垂釣及魚獲處裡的規定,是以認定公共水域的水中資源,是屬於全民共有的,需要永續經營。因此,在公共水域垂釣,需要購買釣魚證,並訂定相關的限制,對於魚獲的處理,也有管制。

購買釣魚證這個議題,其實在台灣還有釣魚雜誌的年代,就沸沸揚揚的被討論過,最後無疾而終。個人覺得,只要關係到金錢的利益,問題就變得很複雜、很麻煩。水產魚獲,很直接的和利益有對價關係。

例如,曾文水庫、石門水庫,因為外包給養殖業者飼養大頭鰱,讓經營水庫的營業釣筏,受到養殖業者的提訴,最後結果就像現在,私營的水庫釣筏全部取締、歇業。

台灣原生種鯽魚(所謂的土鯽),在50、60年代,因工、商業開始發達,土地資源被大量的開發,許多水塘被填土造陸(例如內湖、南港、汐止、…),造成土鯽的生存空間被擠壓。同時,工、商業發達的市鎮,相關的河川、溪流,被工業廢水(如染整、電鍍、皮革、屠宰、…)污染,台灣的主要河川無一幸免,上了當時新聞的頭條。土鯽數量急劇減少,受到當時有識之士的學者重視,展開調查,收集樣本,繁殖,野放,成為釣界當時的一大盛事。

如今,有釣者感嘆,野點土鯽稀少、難釣。

在野外垂釣場所,聽過的釣者對白:
1、我不把魚帶回去,別的釣者也會釣走,或被網魚者網走,沒差。(自私自利,決不利他人)
2、鄰居看到我來釣魚,不帶魚回去,會被認為釣技太差。(自尊心太強、愛面子)
3、帶很多魚回去,分送鄰居、親友,有當里長的感覺。(好大喜功)
4、鯽魚很好吃、很補身,煮好的蔥燒鯽魚,1條市價要200元,所以,釣到的每1條鯽魚都不能放過。(經濟掛帥)
5、過年前清理冰箱,空出空間,好存放年菜,結果,清理出100多條冰凍化石鯽魚,都記不清冰凍多久,只好全部丟棄。(寧濫勿缺)
6、把魚帶回去餵我家的貓咪。(省飼料費)
7、把魚帶回去放養到自己私人的池塘。(全家就是我家)
8、這條鯽魚外表很漂亮,帶回去。那條鯽魚有傷(皮膚受感染),放回水裡。(劣幣驅逐良幣)

各位釣友,如果每位釣者,都有其中之一的理由,將魚獲帶走,就算許多單位會放流(如宗教團體、政府單位),野點土鯽還會很多、很好釣嗎?如果不從基本問題下手解決,釣者永遠會感嘆,野點土鯽稀少、難釣。

釣漁?釣魚?釣娛?您是哪一種的釣者?您是懷著哪種心情去垂釣?

個人喜愛釣娛,一直把魚當成是垂釣活動的配合者,如果沒魚配合,就只能唱獨角戲,那情境會多難堪。因此,對魚心存感恩。說一個秘密,不准笑,以前,每次釣起的第一條魚會親牠一下。現在,規定自己垂釣時,不能用手去觸碰魚體,除非魚吞鉤;禁止自己使用撈網、魚護。垂釣40年後,才發覺自己釣的是一種愛。感謝魚兒陪伴那麼多年,不離不棄。

早期國人生活貧困,肉品取得困難,魚類較為容易由野外取得,因此成為動物性蛋白質重要的來源。現今,更由某些專家加持,國人對魚類肉品,情有獨鍾。魚類真的是好的肉品來源嗎?其實,由食品、營養專家,反反覆覆的修正論述,透露許多黑暗面。

魚類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但也是最不安全的肉品提供者。因為,空中漂浮燃煤、燃燒廢棄物、石化工業排放的有毒氣體,經降雨回到地面;陸地使用的清潔劑、消毒劑、農藥,進入地下或流入排放水,最後都匯流到河川、海洋。也就是說,所有有害人體的物質,最終都會匯集到水中,魚生活在水裡,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人類捕而食之,也成了最終的受害者。偶爾吃魚無仿,但還是少吃為妙。個人很少吃魚,每年不超過5次,大多只吃養殖魚。

經過科學家揭露,大型魚類、深海魚類都存在重金屬汙染問題,海洋魚類存在塑膠污染、寄生蟲問題,淡水魚類存在化學、農藥污染,寄生蟲問題。吃魚?要多考慮!

許多國人愛吃野生來源的魚獲(現流),其實,養殖的魚隻,可能還比較保險,最起碼不是養在核災區,也不是從淡水河捕獲的。有釣者會在新店溪中、下流的區域,將釣獲的吳郭魚移放到新店溪上流;南港公園的魚,大多是基隆河的移民。

個人對於魚獲有一個觀念,和其他釣者(包括外國)不同。「取大放小」是釣界的普世價值,就是說,釣獲小魚放生,釣獲大魚可以帶回家烹煮祭五臟廟,這似乎成了釣魚界成文、不成文的共識。

這完全是以經濟效益面來考量的,但是在對環保面來說,大魚已處於性成熟期,每年都能產下無數的後代,釣走一條大魚,短期內可能就會少了很多的小魚。因此,「釣後放生」應該是所有釣魚愛好者應有的共識,並以「維護釣場環境」相同的等級來推廣。

同時,釣友的身分應該都不會是漁民,不是以魚獲來維生,只是純粹享受釣魚的樂趣而已。取魚獲賺錢養家活口的事,就交給漁民來辦,千萬不要與漁民爭利。

發貼心情 蔡菊明 說:

[本帖被加為精華]
將此文章分享至→
( ☆☆☆『土鯽之家釣具商品購物區』☆☆☆ ) 支持這帖子!(9回到頂部
總數 11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