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土鯽之家交流論壇  (http://tujiclub.com/dvbbs/index.asp)
--  『綜合釣技討論區』  (http://tujiclub.com/dvbbs/list.asp?boardid=16)
----  [分享]野釣雜談:黑白集(三)-論魚獲觀  (http://tujiclub.com/dvbbs/dispbbs.asp?boardid=16&id=28616)

--  作者:蔡菊明
--  發佈時間:2017/4/21 下午 10:09:54
--  [分享]野釣雜談:黑白集(三)-論魚獲觀

比較受釣魚人關心的議題有三個,一個是釣場環境維護的問題,一個是魚獲處理的問題,另一個是可供釣魚場地數量的問題。

釣場環境維護,比較能獲得大家觀念一致性的贊同,雖然離理想程度還有一些差距(例如與鄰國日本比較,聽說的)。不過,只要大家有共識,相互提醒、督促,相信,總有一天,一定會達到一個令他國稱羨的水平。

魚獲處理,一直是,個人想說,卻又不太敢說的其中一個議題,因為,每一位垂釣者,對於公共水域的水中資源(包含魚族)的權利問題,可能有天差地別的不同認知,卻沒思考過與國家法律的相關規定,與生態保護的問題。

參考歐美國家,對於垂釣及魚獲處裡的規定,是以認定公共水域的水中資源,是屬於全民共有的,需要永續經營。因此,在公共水域垂釣,需要購買釣魚證,並訂定相關的限制,對於魚獲的處理,也有管制。

購買釣魚證這個議題,其實在台灣還有釣魚雜誌的年代,就沸沸揚揚的被討論過,最後無疾而終。個人覺得,只要關係到金錢的利益,問題就變得很複雜、很麻煩。水產魚獲,很直接的和利益有對價關係。

例如,曾文水庫、石門水庫,因為外包給養殖業者飼養大頭鰱,讓經營水庫的營業釣筏,受到養殖業者的提訴,最後結果就像現在,私營的水庫釣筏全部取締、歇業。

台灣原生種鯽魚(所謂的土鯽),在50、60年代,因工、商業開始發達,土地資源被大量的開發,許多水塘被填土造陸(例如內湖、南港、汐止、…),造成土鯽的生存空間被擠壓。同時,工、商業發達的市鎮,相關的河川、溪流,被工業廢水(如染整、電鍍、皮革、屠宰、…)污染,台灣的主要河川無一幸免,上了當時新聞的頭條。土鯽數量急劇減少,受到當時有識之士的學者重視,展開調查,收集樣本,繁殖,野放,成為釣界當時的一大盛事。

如今,有釣者感嘆,野點土鯽稀少、難釣。

在野外垂釣場所,聽過的釣者對白:
1、我不把魚帶回去,別的釣者也會釣走,或被網魚者網走,沒差。(自私自利,決不利他人)
2、鄰居看到我來釣魚,不帶魚回去,會被認為釣技太差。(自尊心太強、愛面子)
3、帶很多魚回去,分送鄰居、親友,有當里長的感覺。(好大喜功)
4、鯽魚很好吃、很補身,煮好的蔥燒鯽魚,1條市價要200元,所以,釣到的每1條鯽魚都不能放過。(經濟掛帥)
5、過年前清理冰箱,空出空間,好存放年菜,結果,清理出100多條冰凍化石鯽魚,都記不清冰凍多久,只好全部丟棄。(寧濫勿缺)
6、把魚帶回去餵我家的貓咪。(省飼料費)
7、把魚帶回去放養到自己私人的池塘。(全家就是我家)
8、這條鯽魚外表很漂亮,帶回去。那條鯽魚有傷(皮膚受感染),放回水裡。(劣幣驅逐良幣)

各位釣友,如果每位釣者,都有其中之一的理由,將魚獲帶走,就算許多單位會放流(如宗教團體、政府單位),野點土鯽還會很多、很好釣嗎?如果不從基本問題下手解決,釣者永遠會感嘆,野點土鯽稀少、難釣。

釣漁?釣魚?釣娛?您是哪一種的釣者?您是懷著哪種心情去垂釣?

個人喜愛釣娛,一直把魚當成是垂釣活動的配合者,如果沒魚配合,就只能唱獨角戲,那情境會多難堪。因此,對魚心存感恩。說一個秘密,不准笑,以前,每次釣起的第一條魚會親牠一下。現在,規定自己垂釣時,不能用手去觸碰魚體,除非魚吞鉤;禁止自己使用撈網、魚護。垂釣40年後,才發覺自己釣的是一種愛。感謝魚兒陪伴那麼多年,不離不棄。

早期國人生活貧困,肉品取得困難,魚類較為容易由野外取得,因此成為動物性蛋白質重要的來源。現今,更由某些專家加持,國人對魚類肉品,情有獨鍾。魚類真的是好的肉品來源嗎?其實,由食品、營養專家,反反覆覆的修正論述,透露許多黑暗面。

魚類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但也是最不安全的肉品提供者。因為,空中漂浮燃煤、燃燒廢棄物、石化工業排放的有毒氣體,經降雨回到地面;陸地使用的清潔劑、消毒劑、農藥,進入地下或流入排放水,最後都匯流到河川、海洋。也就是說,所有有害人體的物質,最終都會匯集到水中,魚生活在水裡,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人類捕而食之,也成了最終的受害者。偶爾吃魚無仿,但還是少吃為妙。個人很少吃魚,每年不超過5次,大多只吃養殖魚。

經過科學家揭露,大型魚類、深海魚類都存在重金屬汙染問題,海洋魚類存在塑膠污染、寄生蟲問題,淡水魚類存在化學、農藥污染,寄生蟲問題。吃魚?要多考慮!

許多國人愛吃野生來源的魚獲(現流),其實,養殖的魚隻,可能還比較保險,最起碼不是養在核災區,也不是從淡水河捕獲的。有釣者會在新店溪中、下流的區域,將釣獲的吳郭魚移放到新店溪上流;南港公園的魚,大多是基隆河的移民。

個人對於魚獲有一個觀念,和其他釣者(包括外國)不同。「取大放小」是釣界的普世價值,就是說,釣獲小魚放生,釣獲大魚可以帶回家烹煮祭五臟廟,這似乎成了釣魚界成文、不成文的共識。

這完全是以經濟效益面來考量的,但是在對環保面來說,大魚已處於性成熟期,每年都能產下無數的後代,釣走一條大魚,短期內可能就會少了很多的小魚。因此,「釣後放生」應該是所有釣魚愛好者應有的共識,並以「維護釣場環境」相同的等級來推廣。

同時,釣友的身分應該都不會是漁民,不是以魚獲來維生,只是純粹享受釣魚的樂趣而已。取魚獲賺錢養家活口的事,就交給漁民來辦,千萬不要與漁民爭利。


--  作者:q85831786
--  發佈時間:2017/4/22 上午 12:03:59
--  
 多謝分享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  作者:大頭李白
--  發佈時間:2017/4/22 下午 12:29:53
--  
 此篇文章道盡釣魚人的內 心話,環境整潔不留任何物,人人有責
--  作者:老漁
--  發佈時間:2017/4/22 下午 05:14:01
--  
 頗有同感!
小魚要放生,特別大的魚,那應該叫做傳奇!何不為自己的釣史留下一段佳話呢?
--  作者:dogfish
--  發佈時間:2017/4/23 上午 07:06:24
--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  作者:魚紳
--  發佈時間:2017/4/23 上午 09:23:46
--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  作者:魚仕
--  發佈時間:2017/4/23 上午 10:58:57
--  
 網魚人說 ... 釣魚人請努力遵守 ... 但1次他就搞光了幾乎整個釣場95%魚獲~

 嚴格來說, 釣魚是幾乎無法釣光魚的 ... 但網魚很快 ... 幾次下網 ... 大致上沒剩幾尾漏網之魚~

--  作者:蔡菊明
--  發佈時間:2017/4/23 下午 06:10:05
--  
在新店溪垂釣,旁邊有些釣友會說,魚越來越難釣,都是網魚者害的。但是卻不是每位釣者都有這種認定。

自古以來,有人類活動的地方,漁、獵活動從來不曾間斷,因為要找食物,要生存;自己要吃也好,要販賣賺錢養家也好,可能他的職業就是漁民、獵者,他沒有錯。

在新店溪垂釣40年,40年前就有職業網魚者在新店溪網魚,每年都沒間斷過,相信每一個水域都是如此(因為職業網魚者是輪流在各處網魚,每年巡迴1次)。經常是,漁網離垂釣者也沒太大距離,魚照咬,線照斷。

可能是大的河川、水庫,涵養魚群的能力較強,範圍比較廣大,無法一網打盡,因此受網魚者的影響比較小。但是小池塘就不一樣,魚沒什麼地方可躲,被網一次,對魚族來說,可能需要1、2年的復元期。

以台灣目前的情況來說,人多地少,應該沒什麼沒人管的不知產權的池塘,可以任人下網捕魚的。應該都是私有的池塘,要養魚,要捕魚,應該沒有他人置啄之處。反而垂釣者可能是非法侵入、非法竊佔。

個人在文末說,不要與漁民爭利,如果要詳細說明,又是另一個論述,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帶過,垂釣者要深思。
--  作者:ㄚ慶
--  發佈時間:2017/4/24 上午 08:29:14
--  
釣是釣不完,剩一條也是有剩!
而且常常聽到說都沒魚,越來越難釣的都是把魚帶走的人.
花多少錢買餌就要帶同等(更多)價值的魚獲回家,今天才不虧本.
或許沒抓魚回去下一餐就沒著落了......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  作者:小鯽記
--  發佈時間:2017/4/24 下午 09:46:03
--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