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土鯽之家交流論壇  (http://tujiclub.com/dvbbs/index.asp)
--  『釣具DIY討論區』  (http://tujiclub.com/dvbbs/list.asp?boardid=20)
----  [轉帖]蓪草浮標釣鯽魚很好用耶 , 有同好嗎 ?  (http://tujiclub.com/dvbbs/dispbbs.asp?boardid=20&id=275)

--  作者:魚紳
--  發佈時間:2005/7/31 上午 07:30:44
--  [轉帖]蓪草浮標釣鯽魚很好用耶 , 有同好嗎 ?

下面引用由<a href="pop_profile.asp?mode=display&id=2120" target=_blank>crystal.chuang9</a>在 2005/05/11 00:15:16 發表的內容:
蓪草浮標釣鯽魚很好用耶
有同好嗎

下面引用由<a href="pop_profile.asp?mode=display&id=115" target=_blank>運鍋</a>在 2005/05/11 12:55:58 發表的內容:
通草質白且輕,脆弱、容易變型,屬文釣專用,只能小心手研,無法機器量產,所以市價不便宜。通草台灣山區有產,但數量不多,尋找不易,且需似手臂粗者才有製標價值,更為稀少;有時找到了,也讓人不忍心砍伐。目前釣具行所賣之素材,應是進口品,與台灣產之通草質料雖接近,但色澤偏黃,可能是加工所致,惟裁切整齊、已鑽好中心孔,製作上較為方便,標訊一樣清楚、明顯,相較於蘆葦、馬爾沙木等材質,很容易分辨出不同處。一般而言,用過通草標者,回頭再用其他材質的浮標,可能會不習慣。能體會出通草標特性者,手頭上一定有一支不錯的通草標,這對爾後體驗不同浮標的差異性,更能深入。不過,通草標使用週期較短,需有心理準備。

個人跟 OB win學製標,一路從蘆葦、馬爾沙、通草等材質過來,蘆葦早已棄置不用了,現在馬爾沙木也只挑材質佳者來用(質佳者可近通草水準),主力全以通草為主。此二者都適合一體研磨成型,所以訊息不會失真,只是通草的保護動作需更嚴密而已。很多人買浮標,只看外表的平整漂亮否,而外表是可以被人為掩飾的,其實,浮標內部材質的"均衡性"與重心配置,才是影響魚訊準度的重要因素;材質的密度大小,則與魚訊強弱有關,這正是通草的優勢所在。"一體成型"是製標的基本要求,很多人製標時,喜歡二剖四剖、東剖西剖的,除了費時外,標體內部的"均衡性"也會被破壞掉,這也是個人棄置蘆葦不用的原因。選標時,建議可以將"一體成型否"列入考量重點之一。
輕脆易折、不適於武釣場合,是通草的最大弱點,所以只宜釣鯽;揚竿手勁拿捏到家者,用之於釣福壽,當另有感受。現正值春鯽大咬期,野釣人人收穫滿滿,浮標的好壞或許不易看出來,但在冬鯽嘴輕時,則優劣立判。

池釣者不玩浮標、或認為調標不重要的話,在冬天福壽不咬時,也只能隨之冬眠而已。許多人老喜歡問「是釣技重要?還是魚餌重要?調標有那麼重要嗎?」,只用簡單的二分邏輯思考方式,即想套於複雜的垂釣環境中,是行不通的;沒有整體的觀念,會迷失乃理所當然。台灣池釣界有一個老毛病,就是在夏天福壽魚大咬時,許多人喜炫耀自己的餌強、釣技好、魚穫破百等,似乎個個都是天下無敵的高手,百家爭鳴而彼此互不相讓;但到冬天魚不咬時,則銷聲匿跡,高手閃人、場面冷清。如此戲碼,年復一年、一代又一代,重複上演著。事實上,在台灣,冬釣鯽、夏秋釣福壽、春季二者皆宜,擁天時而得天獨厚,一年四季魚兒都是大咬的。只是每個季節魚情不同,調釣需隨之變化運用而已。更重要的,是"每天"的魚情也不同,能觀天候、標訊來判讀魚情,再依魚情調整作釣,才見真章。

端午將至,福壽大咬可期。希望各位高人,除照慣例報導大咬的釣況外,也能用力發表些技術性或理論性的文章,讓池釣的水準更上層樓。台灣的雜誌界更要加油了…大陸雜誌的編輯大大,看到網路上有好文章時,會主動爭取刊載,以注入新血,而不會光靠固定的幾個"記者群",寫些大同小異的文章充頁數,對外來文章一律"鎖國"以對。所以,大陸的釣魚理論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已非當年可比,網路名人皆有一套理論基礎,以文取勝、以文為榮,無底子想矇混者,早被三振出局了。

以上純屬個人一時感言,非"自我矮化"也不涉政治,藉題發揮,乃希望台灣釣界能警惕、加油些,如不贊同,也不必太在意!

下面引用由<a href="pop_profile.asp?mode=display&id=1258" target=_blank>左杯林</a>在 2005/05/11 13:19:04 發表的內容:
運鍋兄所言甚是!請問二位所用之蓪草標,標腳是整支埋入標體?還是只埋入部份?
有何差別??謝謝.....

下面引用由<a href="pop_profile.asp?mode=display&id=957" target=_blank>智凱</a>在 2005/05/11 13:21:34 發表的內容:
運鍋 ∼ 說得好
再一次在你的見解中有收穫,通草標迷人之處就是他的訊號是多麼明確,但很容易因為不小心而打爆,這些我都能體會,目前溪釣的浮標有很多是通草的吧。

下面引用由<a href="pop_profile.asp?mode=display&id=795" target=_blank>乖乖看</a>在 2005/05/11 19:51:09 發表的內容:
蓪草...十幾年前的回憶ㄌ...當時師父帶著小的在烏來山上找尋..嗯..這株不能砍..太細ㄌ..這株可以...彷彿師父ㄉ聲音猶在耳側...蓪草砍下來把蓪草中通ㄉ白色樹心通出來就是材料...還得小心風乾之後才能做浮標...哈哈..一些往事回憶..不過目前就我知道有蓪草ㄉ地區似乎都快找不到ㄌ...況且現代浮標ㄉ製作技術已經比以前進步不知道多少倍..不一定要使用這種浮標...因為要取得材料就必須砍樹...唉...放過它們吧!

下面引用由<a href="pop_profile.asp?mode=display&id=2120" target=_blank>crystal.chuang9</a>在 2005/05/11 22:23:08 發表的內容:
套用運鍋兄的觀點
為了 不增加蓪草標體之 密度
蓪草浮標之標腳 當然只埋入部份
蘆葦
馬爾沙
孔雀羽
標腳當然都只埋入部份
以上是小弟淺見
歡迎指教

下面引用由<a href="pop_profile.asp?mode=display&id=1258" target=_blank>左杯林</a>在 2005/05/11 22:36:20 發表的內容:
據我所知通草不像其它材質有縱向組織保護使其不斷裂
標腳若只埋入一小段要如何加工才能讓它有基本ㄉ耐用性
crystal chuang & 運鍋大大願指導一下嗎?

下面引用由<a href="pop_profile.asp?mode=display&id=2120" target=_blank>crystal.chuang9</a>在 2005/05/11 22:56:51 發表的內容:
為了增加耐用性
小弟淺見
盡量小型化
以減小力矩之衝擊

下面引用由<a href="pop_profile.asp?mode=display&id=1226" target=_blank>春子</a>在 2005/05/12 11:22:28 發表的內容:
小弟見過蓪草池釣標,是以透零方式製作,
蓋因為其材質脆弱,見細見長都是其短處,
相對的表漆的選擇益形重要,建議可用一代奈米漆打底,輕強兼顧。

下面引用由<a href="pop_profile.asp?mode=display&id=115" target=_blank>運鍋</a>在 2005/05/12 13:10:09 發表的內容:
乖乖看已點出重點了…台灣的野生通草愈來愈難找,砍伐一株通草、能做的浮標沒幾支,的確該放過它們了,釣魚人的環保意識也要普及山林才對。而且自摘的通草處理非常麻煩,沒經驗者往往會浪費掉,基此,市售、已加工過的素材,反是不錯的選項,效果又相當接近。個人不知道這些市售的通草素材,是否真屬進口品,如來源有涉環保問題,也該避免使用的。

相較於通草,馬爾沙的質量、密度會稍大些,不過如能細心選購,找到紋路較大、表面平滑、手感重量相對較輕、色白&乾燥度較高者,回家後以美工刀輕削邊緣,感覺不用出力即可削出薄片者,即是上品,所做的浮標,如配比合適,效果不會輸給通草的,反而在使用壽命及作釣範圍上,彈性更大。

我們如果瞭解通草特性後,只要找到或開發出類似密度、比重的化學替代品,材質相當,甚至標體已成型的話,當然不一定要用通草製標了,相信也能彌補其不具縱向組織保護的缺點。果真如此,對池釣界當是一大改革。

製標時,除了標體材質密度小、保持內部勻稱度(一體成型)、頭尾一直線、左右轉動平衡等基本要求外,埋腳深度會改變標體的密度、質量(體積不變的前提下),影響到重心點等,關係最重大。埋腳深度不同(含Top尾&標腳),反映的魚訊差別很大:過深或透龍時,魚訊不活潑,有則大動作的下頓,真假魚訊難辨;過淺則造成魚訊活潑輕點,但下頓則顯得吃力些,不適宜釣滑魚。這是一般原則,以前談過,在此不贅述。其中深淺配比的公式,個人仍無法精準算出,只能從實釣中來反求。以個人的經驗來說,例10 cm長、最寬部分直徑 0.8 cm的標體,如能腳深在 3.5~3.9 cm間,top尾深在 1.5 cm左右,則魚訊的感覺會較正常與稱手,不足或過此範圍,則異常反映遞增。當然top尾及標腳的粗細長短都是變數,也會改變重心點,均可從實釣中找出適合自己感覺的比例來。以上只是個人的經驗值,不一定正確,謹供參考而已。

做通草標,如採"透龍"的埋腳方式,的確可以彌補其輕脆易斷的缺失,但有點顧此失彼了。在研磨標體的階段,可先拿較細的碳纖腳"透龍"而過,如此可避免通草一不小心即碎裂掉(關鍵一),也方便量測中心線;標體成型後、埋腳前,先上一層薄樹脂、再快速捲鋪上一層"衛生紙"(關鍵二),拉平整型後,再上一層厚樹脂,等乾後,盡量修平及保持筆直勻稱(關鍵三),後再上一、二層瞬間膠加強保護,乾後磨平…此時碳纖棒才可以抽出…其餘程序則可照自己的習慣繼續進行之…完成一支通草標,其實很省時間的。這些技術細節,個人是從OB win(阿文)那兒學來的,版權乃OB win所有,特此申明;如覺前述方法幫助很大時,不要忘了謝謝 OB win。

或許大家還有更好的製作方式,也可以提出來分享。衛生紙(薄且韌者佳),是保護通草的方式之一而已,可舉一反三。曾看見有人用蘆葦的外殼來保護通草,可惜密度損失太大,取捨間需斟酌。雖然通草是製作大浮標的最好材質,不過基於環保概念,實不宜鼓勵用通草做大浮標;何況釣鯽魚用大浮標的機會並不多,還是請大家努力去開發"人工通草"吧,讓真正的通草留給中藥界專用好了…

下面引用由<a href="pop_profile.asp?mode=display&id=1258" target=_blank>左杯林</a>在 2005/05/12 14:14:26 發表的內容:
運鍋前輩果真高人是也!用衛生紙補強確是好方法;
小弟也曾砍過幾株手臂粗蓪草木,但不知是時節不對或土質關係,
內絮皆成空心不夠密實,就不敢再造次,還是讓它倘佯山海邊吧!
斗膽再請教運鍋大大一個問題:同樣優良材質ㄉ巴爾莎木,
經漂白ㄉ與未漂白ㄉ,在魚訊表現是否有很大ㄉ差異?先謝謝您!!

下面引用由<a href="pop_profile.asp?mode=display&id=115" target=_blank>運鍋</a>在 2005/05/13 10:25:06 發表的內容:
個人所說的"色白"不是指漂白否,而是指乾燥度夠及質料較輕。個人做標,習慣直接用美工刀削掉"表層"、粗略成形後才細磨,所以"漂白與未漂白"對魚訊的影響,並未注意和瞭解。只是,個人認為"漂白"重在表層,並不能改變內部的材質結構,乾燥度適中否,反而影響 ...

下面引用由<a href="pop_profile.asp?mode=display&id=2217" target=_blank>aa32104</a>在 2005/06/06 20:20:47 發表的內容:
蓪草浮標的製作.可以在雛型完成時,使用希式後的pu做底,乾燥後再研磨,以增加其強度又不影響浮力
參考~~~~~~~參考~~~~~~~
還有請不要使用瞬間黏蓪草~~~~~~~您一定會後悔
~~~~~~~~~~~~~~~~~~~~~~~~~~~~~~蓪草竹本郎敬上